对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7期   作者:徐芳
[导读] 目的 对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进行研究
        徐芳
        阜南县人民医院    236300
        【摘要】目的 对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医院急诊科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患者)和对照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接受无缝隙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自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得知,通过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可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提高患者遵医效率,避免医患之间产生纠纷,临床借鉴价值较高。
        【关键词】急诊;无缝隙护理;方法效果

        急诊科收治患者多数病情危重且十分紧急,患者及家属心情急躁,伴随强烈的恐惧或焦虑感,在护理中稍有不慎即有引发医患纠纷的风险,需要医护人员具备良好的业务技能及优质的服务态度,这对急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良好的急诊护理质量对缓解病人病情具有重要作用。无缝隙护理是近年来在临床广受欢迎的一种护理服务模式,旨在以人为本,以病人最终需求及满意度为工作目标,制订并实施完整、全面、环环相扣的护理方案,使病人在整个治疗及康复期间获得细致而完整的护理服务。为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总结急诊护理工作的先进做法和好的经验,我院将无缝隙护理管理方案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进行了试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 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在本医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以患者入院的先后时间顺序为准则进行组别分配,对照组4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模式,男28例,女12例,年龄16~85岁,平均年龄(46.9±13.5)岁。观察组40例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干预,男17例,女23例,年龄17~81岁,平均年龄(47.1±13.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与年龄、生活习惯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护理:急诊护士根据急救护理原则提供服务,配合医师完成各项检查,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对病情评估并给予急救处理。观察组行无缝隙护理管理:①成立管理责任小组:按照护士的职称及工作能力,按照老中青搭配方法将护士分成3个小组,均由主管护师领导。为所有组员每月展开1次无缝隙护理管理知识培训,对小组成员明确护理及配合的职责。让每一小组重点学习一类疾病的救治护理措施,并将对应疾病患者优先安排到对应小组。②构建管理网络:结合科室护士情况和无缝隙护理管理的要求建立责任制度并构建管理网络,其中院前急救中心接诊时需对患者病情评估,及时向急诊科通知,讲明病情,急诊科值班护士立刻通知值班医师,若患者需多学科会诊则立刻告知所需医师,并对急救准备加以完善。③无缝隙排班:每小组任何时段均需有至少一人在岗,并在早中晚轮班基础上实施小组式轮班。在工作繁忙阶段加强人力安排,节假日考虑护理人员的能力差异合理排班。④建立绿色通道:患者入院后,自急诊科到X线室、CT室、手术室及ICU均开通绿色通道,以最快速度完成各项检查,会诊10min内展开。在患者接受辅助项目检查时,同步实施会诊,并和相应科室取得电话联系,检查完成后配备相应药品、简易设备,协助患者快速转入相应科室接受治疗。若患者需实施手术,由一名护士和手术室沟通,另一名护士完善术前准备,第三名护士为患者做心理疏导,与患者家属沟通等。
1.3? 评价指标?
        ①对患者焦虑情况使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估,共设30个条目,根据1~4分四级评分法,低于50分无焦虑,50~69分为轻度焦虑。70~89分为中度焦虑,≥90分为重度焦虑。②对患者抑郁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共设25个条目,依据1~4分四级评分法,低于50分无抑郁,50~69分为轻度抑郁,70~89分中度抑郁,≥90分为重度抑郁。③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统计患者护理
满意度,满分100分,≥8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自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p        0.0014    0.000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诊护理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因为急诊患者病情不稳定、突发情况比较多,工作量大和技术难度要求高,是急诊护理的显著特点。无缝隙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急诊患者的护理需求。无缝隙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的护理需求出发,制定出了符合护理需求的方案,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每一个护理环节的衔接设计比较完善,而且每一个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重视度比较高,对护理工作有较高的责任感,避免护理中出现漏洞。无缝隙护理模式更加注重人性化护理,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无缝隙护理模式采用了小组模式,能为患者提供24小时的全方位服务,从心理上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本次调查中,观察组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自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在急诊科室采用无缝隙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患者投诉事件的出现,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提高患者遵医嘱的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魏秀春,郭丽丽,穆蛟娇. 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用于手足口病患儿急诊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S2):355.
[2]吴静. 品管圈在无缝隙管理急诊护理转运交接中的综合应用[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20):75+77.
[3]钟晓荣,张周鑫. 急诊护理流程在院前心肺复苏及无缝隙衔接急救中的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3):4787-4788.
[4]刘瑞华. 品管圈在无缝隙管理急诊护理转运交接中的综合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5):149+153.
[5]王晓兰.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高热惊厥患儿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24):138-139.
[6]向莉.无缝隙护理模式在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8,16(26):3286-3288.
[7]张志芬,李丹丹,于巍,白灵君,刘颖,张蕾,赵林波,谭庆山,汤继英.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01):93-94.
[8]王秋侠.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02):95-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