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小儿发热不同时期的干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7期   作者:张文丽,何景梅
[导读] 调查探究循证护理在小儿发热不同时期的干预效果
        张文丽,何景梅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调查探究循证护理在小儿发热不同时期的干预效果。方法:从我院最近5个月收治的发热患儿中抽取80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经比对分析我们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样本数各40例。观察组全部发热病例接受循证护理治疗,对照组全部发热病例接受常规护理疗法,统计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发热转变情况。包括两组发热时间长短对比,接受护理后两组患儿体温和复发次数的对比。结果:根据两组临床研究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比对照组效果更加乐观,其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更有利于减少患儿的发热时间,减少复发次数。非常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 小儿发热 干预效果

        目前我国环境问题每况愈下,特别表现在各种污染加重,这就导致了多种病症的出现。特别针对儿童,由于儿童身体发育未完全,抵抗能力差,身体极易受到病毒的攻击[1]。所以医护人员应更加关注儿童在疾病中的表现。小儿发热是临床医学中的常见病症,其诱因多种多样,时常出现反复症状。我院此次研究分析了循证护理在患儿发热不同时期中的干预表现,就是为了能找到一种最优的有利于小儿发热临床护理的方法[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课题选择的对象全部来自我院2020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小儿发热患者。研究对象共80例,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在1.3岁-8.5岁,平均为(5.8±1.3)岁,住院时体温在37.2℃-40.1℃,平均体温为(38.5±2.1)℃。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在1.2岁-9.1岁,平均为(6.2±1.1)岁,住院时体温在37.5℃-39.8℃,平均体温为(38.8±1.9)℃。比较两组患儿的入院基础资料,两组数据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其中P>0.05。
2.1方法
        在发热患儿收治入院后,全部统一进行降温治疗,降温可选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方法先控制住患儿的体温。物理降温又分为:温水冲洗,冰敷,冷盐水灌肠等手段。药物降温则是口服降温药进行降温。
        对照组40例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治疗,常规操作的工作内容包括:①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监测身体各项机能,如每半小时一次的体温测试,还包括呼吸、脉搏、血压等测量。②对患儿进行输液治疗,通过滴注方式进行药物降温。
        观察组40例患儿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循证护理的手法进行干预治疗。①需要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分析病症类型,结合临床表现来采取积极治疗。早期医护人员需要和家属沟通,将患儿的病情和接下来的处理方法告知家属,消除家属和患儿的紧张情绪,以此来达到配合治疗的效果。②当体温上升时期,患儿会出现口干舌燥,面色发白等症状,此时需要医护人员更加密切的关注体温变化情况。如果体温一旦上升到38.5℃时,就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降温药或是进行物理降温。③当出现持续高温现象时,这就需要医护人员根据患儿不同年龄阶段进行差别护理。由于部分患儿年龄偏小,其身体发育状态和身体抵抗能力情况不具备持续服药的条件,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物理降温,通过开窗通风和减少衣物来进行降温。对于年龄稍大的患儿,在物理降温的同时可以服用少量降温药。④当体温开始降低时,此时需要注意控制物理降温尺度和药物使用剂量,避免病症的反复。医护人员在监测询问病情的时候需要态度温和,与患儿保持良好的沟通,转移其对疼痛的注意力。同时在饮食方面多选择是清淡,低脂肪食物,再多加蔬菜水果,多喝水来帮助身体机能恢复。
3.1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两组患儿在入院以来的发热持续时间对比和相同时间护理后的体温和复发次数的对比。
4.1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方法SPSS25.0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间发热持续时间对比
        两组发热持续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0.05。可以看出循证护理在小儿发热护理运用中患儿的发热持续时间更短,优势明显。

2.2两组患儿护理后体温和复发次数对比
        两组护理后体温和复发次数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0.05。可以看出循证护理在护理后患儿体温更低,复发次数更少。优势较为明显。

3讨论
        经过我院的调查报告显示,通过循证护理的患儿的康复情况是非常乐观的。这主要是源自于循证护理的科学护理优势。它是基于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通过临床实践结合理论依据,反过来证实了理论依据的可靠性[3]。
        它是利用了强大的医学理论资源对比患者个体病况信息进行比对分析,运用医护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达到医疗护理的最优化。整体护理过程中是以患者为中心来展开的治疗,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最优方案。这就是循证护理的优势体现。
        在本次研究中有看到,循证护理在发热持续时间上明显少于普通护理,在护理后的温度和复发次数对比中也看出了循证护理的绝对优势[4]。且在护理过程中循证护理更具有人性化,可以让患者体会到亲切的医疗护理感受,对于患儿的心理健康也是非常有利的[5]。
        所以就上面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循证护理可以通过辩证思维来寻求最佳护理方式。可以改善病痛对患儿心理造成的影响,能加快身体和心理的康复,并且还能缓解患者及患者家属的紧张情绪,有利于提高家属的满意度。所以循证护理非常值得临床推广,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宁方玲.循证护理对小儿发热不同时期的干预效果观察及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306-307.
[2]姚永丽.循证护理对小儿发热不同时期的干预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1):142.
[3]吕长杰.循证护理对小儿发热不同时期的干预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3):85.
[4]王丹.循证护理对小儿发热不同时期的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35(04):421.
[5]杨守艳.循证护理对小儿发热不同时期的干预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6):123+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