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其在X射线影像优化中的应用进展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7期   作者:王芳
[导读] 目的随着现代医学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医学图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王芳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放射科  313000
        摘要:目的随着现代医学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医学图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临床成像在支持医学图像数据方面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医学成像应用中,后处理技术至关重要。它是一种全面而强大的计算技术,在材料科学、医学、生物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专业领域不断发展。本文分析了医学图像的后处理技术,并研究了在x射线图像优化中的应用。
        关键词: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研究;X射线影像;优化;应用进展
引言
         医学影像是指以医疗或医学研究为目的,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以非侵入方式取得内部组织影像的技术与处理过程。自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各种医学影像技术应运而生,医学影像设备也在过去几十年里得到长足发展。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医学影像设备主要包括X射线成像设备、CT成像设备、磁共振成像(MRI)设备、超声成像设备和核医学成像设备。
1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的概述分析
医学图像后处理主要是医学图像检查完成后对产生的图像进行后处理和后处理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识别和解释要分析和分类的图像,以确定需要改进的图像部分和需要提取的图像元素类型。这样医生就可以彻底分析病人的病情,为他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医学成像后处理技术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医学成像的改进。x射线、CT和MRI图像是灰度图像,经验丰富的放射学家和临床医生可以通过图像访问这些图像。但是,许多因素可能导致医学图像恶化甚至失真。医学影像学的改进主要是提高信任度,从医学影像中找出障碍,并对医生感兴趣的领域或边缘进行详细分析。第二,医学成像。医学图像的图像处理和人体组织的不同特征可能导致不一致和模糊的结果,包括组织运动、噪声和位移效果。医学影像后期处理技术中的图像片段可以利用各种分区算法,将医学知识与相应的影响表达技术紧密联系起来,这些算法是当前医学影像的热点之一。第三,医学成像和整合。该技术主要是一种方法,医生可以使用混合和合成技术将无法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信息、多模式效果或同一模式的多个图像合并到一个多模式图像中,从而创建一个多模式图像,从而提供更全面的显示效果。
2CT/MRI图像后处理临床应用及意义
         CT/MRI图像后处理的目的是在常规扫描的基础上,更全面精确、形象逼真、立体和多方位的显示病灶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血管的关系,为病变的精确定位和定性诊断提供帮助。图像后处理已覆盖到CT/MRI检查的各个部位,只要获取后处理数据,便可进行图像后处理。目前常规使用的CT/MRI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最小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等。除常规的三维图像后处理外,CT/MRI血管成像、CT灌注成像、MRI功能成像后处理等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CT/MRI图像后处理已成为放射科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患者影像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CT/MRI图像后处理可增强图像的显示能力,为临床提供更加直观、清晰的诊断信息,有利于减少漏诊率、误诊率,可为临床医师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患者疾病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MRI功能成像是近年来的科研热点,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在影像专业研究生中开展图像后处理学习及应用,是提高影像科医技人员整体临床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


3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的分类
         3.1影像增强技术
         现代医学影像主要涵盖X光片、CT片、B超、MRI等等,这些以灰度图像为展现形式的医学影像资料,让医务工作者有了更为充分的参考与依据。但是,无论是X光片还是CT片,这些原始的影像资料质量较低,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质量退化,医务工作者在使用这些资料进行诊断时,难度较大,并且,其中各类影像信息交织,严重干扰了医生的诊断准确度。影像增强技术就是将原始影像中的各类噪音与干扰排除掉,为进一步的分析工作做好基础。
         3.2影像配准与融合技术
         影像配准与融合是指将不同模式下所形成的不同医学影响进行统一配准、融合,同一个位置可使用同种模式实施多次成像,提高成像信息的精细程度,最终形成有着更具参考价值的多模式图像。在配准与融合的过程中,有价值的病灶信息将会更为直观,大幅度提升了医务工作者诊断过程的时效性与准确度。
4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对X光成像技术的影响与推动
         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对X光成像技术的影响与推动传统的X光成像诊断方式的应用,已经超过百年,在这一期间,伴随着CR、DR及X-CT技术的不断发展,X线成像已经呈现数字化趋势。
         当下,X光成像的应用中,CR与DR是两种并行的影像后处理技术。CR让常规的X光片数字化,在多台X光摄影机的协助下,可以对较为复杂的病患部位进行影像照射分析。与之相比,DR技术更为先进,其通常被用于各类透视以及造影等检查工作。
         X线CT是一种建立在影像后处理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型图像呈现手段,其主要作用在于消除了器官组织在影像中相互重叠的现象,将病理信息以三维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具备很强的空间与时间的展现能力。可以帮助医务工作者更看到病体结构。结束语:综上所述,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极大提高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为病患的精准诊断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影像依据。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与X光成像交互融合,让X光成像检测手段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技术自身的发展,也将会不断推动医疗诊治手段的不断进步。
5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医疗设备技术也获得明显提高,医疗器械在日常诊断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设备,在各种疾病诊断以及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X射线机作为一种医疗设备,对患者的疾病诊断以及医师治疗方案确定具有指导意义。X射线片检查过程中X射线具有较强穿透力,能够穿透一般可见光不可穿透的物质,而人体密度不同组织以及部位密度具有明显差异,在运用X射线机时,可对于人体的骨骼、肌肉等组织进行区分。传统的X射线只能一次获得一份图像,对于细小的骨折以及软组织较难发现,因此经常出现误诊以及漏诊情况,给患者临床治疗以及医师治疗方案确定带来较多困扰,甚至会引发一些医疗纠纷,给医院以及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结束语
         总而言之,虽然经过十多年积累与改进,医学影像后处理已形成了较好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很多熟练掌握后处理技能的优秀学生,但是医学影后处理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等等。医学影像后处理教学仍然需要持续改进、优化,教学工作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王宗胜.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应用效果总结[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8):88-89.
[2]于大伟,曹章.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中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05):95-96.
[3]杨国仁,石洪成,赵军,李林,赵长久,朱朝晖,兰晓莉,徐浩,魏龙晓,张国旭,卢洁,卢婷婷,李亚明.中国核医学影像后处理及存储技术基本指导标准[J].中国医疗设备,2019,34(02):153-157.
[4].《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已出版[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8,34(05):754.
[5]曾玲.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中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08):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