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春艳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 132000
摘要:目的:关于高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负面情绪经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的探究。方法:选取100例来我院进行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待患者疾病确诊属于冠心病并心律失常,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进行及时治疗,同时对患者精神状态进行调查了解,可知全部患者存在焦虑及抑郁等情绪,将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方法进行护理,对于两组患者疾病治疗期间的护理数据资料进行组间比较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所得结果好,负面情绪改善明显,数据较之于对照组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开展冠心病并心律失常高龄患者负面情绪护理工作时,主张多进行心理护理方法的应用,针对性的对患者患病治疗期间存在的不良情绪及时作以调节与改善,促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有效治疗疾病,显著提升疾病预后效果与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冠心病;心律失常;情绪;效果
冠心病属于临床心脑血管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患者心前区突然疼痛,发生机制为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使得机体相应区域的血管出现了管腔狭窄、 堵塞情况,随着该情况的加剧,患者心脏区域的供血、供氧不足,引发了冠心病,部分患者会出现心肌缺血、心脏搏动频率与节律异常之下的心律失常表现,使得病情愈加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同时使得患者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压力大增,出现了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例如焦虑、抑郁、不安等,这些情绪的发生发展对于疾病的良好治疗不利,需要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给予其有效的护理,促使情绪得到改善[1]。本文研究期间,选取冠心病+心律失常的100例患者,采用两种护理方法进行负面情绪护理干预,结合两组患者护理结果,评价不同护理方法在改善患者情绪方面凸显的价值,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冠心病+心律失常高龄患者100例来研究,全部患者经随机法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在观察组中男女患者人数持平,各25例,本组患者平均年龄(67.5±3.1)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人数略多于女性,分别为28例、22例,平均年龄为(66.3±3.4)岁,比较患者以上资料数据提示数据差别不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对于本组5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心电图检查、用药护理等;观察组:本组患者除了接受常规护理,联合接受心理护理,内容包括:(1)入院指导,冠心病并心律失常患者到医院进行疾病诊治期间,护理人员要有效指导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及入院手续办理等工作,还需要构建优质的病房环境,确保患者对于医院可以尽快熟悉,能够及早的放松心情接受后续的疾病检查、治疗;(2)健康教育,待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整理与疾病有关的知识、患者个人病情发展变化情况等资料,对于患者及家属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促使患者与家属对于疾病有着较多的认识与了解,及时转变错误的疾病认知,提升患者与家属的疾病治疗护理配合度;(3)沟通交流与心理干预,护理人员每日要和患者、家属多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患病以来的情绪变化情况,采用科学的办法评价患者是否存在抑郁、焦虑等情绪,如果存在采用措施进行缓解,例如音乐疗法、心理医生面对面交流、家庭关怀等手段,促使患者的负面情绪逐渐被消解,心情较好且长时间处于稳定的状态下,患者在护理人员的积极鼓励与家人的关怀之下,能够产生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来开展疾病的有效治疗,最终使得患者在心情开阔之下取得疾病治疗干预的满意结果[2]。
1.3观察指标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严重性,分值高提示患者负面情绪愈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之前的焦虑和抑郁指标评分相对较高,提示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负面情绪,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两组患者的两项指标评分均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评分下降多,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数据见表一:
3 讨论
心理护理属于目前临床各科室进行患者疾病治疗时常用的护理方法, 通过沟通交流、不同方式的心理护理干预,促使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有着较多的了解,之后可以从患者疾病有效治疗与身体康复角度出发,加强负面情绪的及时疏导、干预,确保患者的不良心态得到及时的转变,后续可以配合好医护人员进行疾病治疗与护理,加快疾病康复速度,所以在目前的老年患者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大力采用心理护理方法, 做好患者由于患病所产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疏导,确保患者能够尽快适应医院环境,疾病治疗信心不断增加,信任且依赖医护人员,并且在此期间护理人员也需要和患者家属多交流沟通,促使家属能够在老年患者接受治疗时多关心患者,给予其家庭的温暖,进一步提升患者疾病治疗效果,使得老年患者可以早日康复出院,高质量的度过晚年生活。本文研究中,采用了常规+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负面情绪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焦虑及抑郁评分方面在护理后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说明本组患者患病后的不良情绪改善效果好,远好于采用单一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数据进行两组比较后存在差异与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高,值得在后续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疾病治疗期间大力进行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夏丽娜. 住院冠心病患者应对方式及焦虑、抑郁状态调查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冯旭华. 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及心理干预效果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