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7期   作者:朱林
[导读] 方法:研究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认知护理干预的效果
        朱林
        重庆市开州区精神卫生中心 405400
        摘要:方法:研究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认知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8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人数相同的研究组和对照组(n=41),分别实施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自我效能感与社会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各项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关键词:心理认知护理干预;抑郁症;应用效果
        抑郁症是典型的心境障碍,其是由生物、心理以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通常表现出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并且缺乏自我效能感,悲观消极的情绪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自杀行为[1]。抑郁症还会引发躯体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以及睡眠障碍等,这会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会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负担。科学、规范的药物治疗可以抑制症状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帮助患者重建认知,改善患者社会功能,降低疾病危害。本次研究探究分析了心理认知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医院收治的8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人数相同的研究组和对照组(n=41),分别实施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患者选取时间起始于2019年2月,截止日期为2020年2月。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1例、20例,平均年龄(34.5±4.4)岁;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0例、21例,平均年龄(34.6±4.3)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指导患者规范用药,并叮嘱患者尽可能放松心情。研究组实施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内容包括:(1)加强护患沟通。在护理干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触碰患者病情,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尊重与理解。为了帮助患者重建认知,就需要鼓励患者主动讲述自己的病情,而此时护理人员要保持友好耐心的态度,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从而赢得患者信任。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可以采用非语言的形式向患者表达关爱[2]。(2)加强情绪疏导。护理人员积极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情绪疏导,向患者说明良好心态对疾病的影响,帮助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向患者说明消除不良情绪的正确方法,避免病情加重。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家属联系,便于患者得到更多的精神支持。(3)运动、音乐疗法。依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与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让患者通过参加锻炼转移注意力,调节情绪。护理人员选择患者喜好的音乐类型帮助患者放松身心,这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康复信心[3]。
        1.3观察指标
        (1)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价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与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前者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高;后者分值越高,社会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2)症状评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GL—90)评价患者症状情况,包括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以及偏执,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21.0 软件处理,设定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自我效能感及社会功能缺损情况
        护理前,研究组GSES及SDSS评分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GSES及SD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症状评分
        研究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抑郁症发病率也不断攀升。作为常见的精神疾病,抑郁症会影响到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症状严重患者会有较高的自杀倾向,甚至出现抑郁性木僵。及时、规范的治疗可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由于认知功能未得到改善,病症很容易复发,这会影响到患者的康复信心[4]。为了提升治疗效果,临床多会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心理认知护理干预主要针对患者情感及认知等方面缺陷,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激发患者对生活的热情,从而降低负面情绪的干扰。加强护患沟通、情绪疏导以及运动、音乐疗法可以纠正患者认知偏差,有效调整患者紊乱的心理状态,从而改善患者症状。本次研究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自我效能感与社会功能缺损,患者症状也得到了更好的改善(P<0.05)。综上所述,针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彦,廖波,甘桂荣,廖婷,陈思颖. 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医学创新,2018,15(36):70-73.
        [2]黄松幼,蒙凤姬,王育红,谢玲银,贺沂,范银娇,林永雄.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J]. 名医,2020(12):211-212.
        [3]蔺蕊蕊. 认知行为治疗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探讨[J]. 心理月刊,2019,14(24):69.
        [4]程丹. 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J]. 智慧健康,2019,5(36):74-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