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
天府新区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213
结核病作为死亡率全球排名前十的一种病症,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进而引发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结核病患者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消瘦等症状,若结核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加重患者疾病程度,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但是,目前很多人对于结核病治疗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经常性的存在着一种疾病认知误区,进而耽误了对于疾病的治疗以及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篇文章会带大家了解结核病治疗的误区以及相应的治疗原则,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你知道结核病治疗的误区吗?
误区一:结核病不用治疗也可以自愈
有许多人在感染了结核杆菌之后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但是结核杆菌会在人体内长时间的存在,若其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较为健全,很有可能终生不会发病,但如果这个人的身体免疫力机能低下,他体内的结核杆菌便会大量的繁殖,进而显现出一系列的结核病症状。对于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他们若没有第一时间得到治疗,很有可能全身播散结核杆菌,最终形成结核性胸膜炎、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误区二:症状出现好转便停止服药
结核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虽然短时间的用药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甚至使患者的病灶消失,但是患者体内病灶中的结核杆菌并没有被完全杀灭,若患者自行停药或者是减少药的剂量,没有被杀灭的结核杆菌仍然可以大量繁殖,进而使患者复发结核病。同时,据研究表明,导致结核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用药不规范以及不按照疗程服药
误区三:若结核病复发,仍然使用上次治疗药物
有的患者当其结核病再次复发,就会去到药店买一些之前服用过的药品。其实这种做法完全错误,主要是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体内所存在的结核杆菌很有可能对之前所使用的药物形成了耐药性,若患者依然使用上一次治疗的药物,难以起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因此,对于结核病再次复发的患者,需要去专科医生那里就诊,必要医生结合患者的检查情况以及药敏结果,重新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误区四:药物治疗出现副作用后立刻停药
患者在用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时常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这时患者需要第一时间向医生寻求帮助,而不要自主的调换药物或者是停止药物的使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判断出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是否为抗结核病药物的副作用,如果属于药物所存在的副作用,则会对相关指标进行判断,看其是否达到停药标准,若不达到评价标准时,采取对症处理的方式即可,若患者出现了较为轻微的肝功能损伤,便可使用保肝药。若通过上述的对症处理后,患者的副作用仍然加剧,并且已经达到了停药标准,这时才可以换药或者是停药。
结核病的治疗原则你知道吗?
结核病在临床上分为初治以及复治疗,结核病患者也有着排菌以及不排菌之分。对于抗痨药物来说,它们能够作用在酸性环境以及细胞内酸性环境中,也能够作用在细胞之外的碱性或者是中性环境的药物中。简单来讲,一个科学合理的化疗方案,会使用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杀菌药,并且要采取科学的用药方法,保障疗程的充足,实现规律用药、早期用药这一方式,进而起到根治结核病的作用,
1.早期治疗
无论是哪一种疾病,都应当早治疗、早诊断,尤其是对于结核病来说,一定要及时的诊断与治疗,早期治疗能够避免组织遭受更为严重的破坏,以免修复困难。在肺结核发病的早期,患者的肺泡内会有纤维素渗出,肺泡结构且比较完整,可逆性大。同时,细菌这时繁殖的最为旺盛,而抗痨药物能够起到杀灭细菌的作用,早期治疗能够让病变吸收消散的不留痕迹。若患者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疗,便会将小病拖成大病,而大病很有可能不能治愈,不仅伤害了自己,还会伤害到周围的其他人。
2.联合治疗
不管是复制患者还是初治患者,都需要采取联合用药这一方式。在临床上来说,导致治疗失败的原因通常是由于单一的用药治疗所造成的。在联合用药时,应当将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药物进行联合,不仅可以避免或者是延缓耐药性的形成,同时还可以增强杀菌效果,进而从根本上缩短疗程,以免不必要的经济浪费。
3.适量治疗
无论是哪一种疾病的药物治疗都需要适当的剂量,进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减少对于人们带来的毒副作用。但是,几乎所有的抗结核药物都有着毒副作用,若剂量服用的过大,导致患者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较高,会直接损伤到患者的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尤其会对患者的肝脏造成伤害。若药物剂量使用不足,血液浓度较低,则达不到杀菌抑菌的作用,同时患者也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结核病患者在用药治疗时,应当把控好药物应用的剂量,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遵医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