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教你读"血常规"检验报告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7期   作者:王芳
[导读] 在生活中如果出现感冒发烧头痛脑热的情况
        王芳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人民医院    四川广元      628012
        在生活中如果出现感冒发烧头痛脑热的情况,很多人到医院看病时,医生就建议去化验血象,这就是最常规的检查。医生会根据血常规的各项参数后准确用药,但是大部分患者拿到血常规化验单后,看到化验单上各类医学术语,患者们都是不理解的。那血常规检查究竟是什么?又要如何看懂血常规检查?这就需要对血常规的检查报告进行详细了解。今天就跟着文章一起来了解了解血常规检验报告吧!

血常规的知识小百科:
        血常规就是血液的常规检查,人体全身都有流动的血液,身体各组织细胞都和血液有密切关系,对血液检查能够了解到身体的很多信息,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很多疾病会引起血常规检查的异常。在血常规分析中,借助血常规检查对患者血细胞的数量判断,了解患者的身体存在哪些风险,能够帮助医生准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在治疗过程中对常规检查能够了解治疗的效果,能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让患者有针对性地接受治疗。血常规中有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人体内许多病理的改变都会在血常规的检查中出现相关反应。在这个过程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最具有参考价值。(还有红血蛋白,是很重要的一个参数)对于一些已经明确诊断病情或者在治疗过程的患者,也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这是为了观察治疗效果,方便医生对患者下一步的治疗做出判断:患者是停药还是继续治疗。

如何看懂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的检查通过观察血细胞数量变化和形态分布来判断血液状况。血液由血浆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查的就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经过血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减少就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贫血的症状,根据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数值,能对患者贫血程度做出进一步的判断。白细胞高则预示有感染的风险,还会有白血病的隐患等,如果白细胞升高是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就表示患者可能是被感染,如果嗜酸性粒细胞为主,则表示患者身体存在过敏反应。血小板具有凝血功能,血小板减少而且伴有严重的出血风险的发生,(是失血还是出血情况?)血小板增多的话可能会会导致血栓性的疾病发生。(这只是可能会,不是一定会,请注意用词,非常感谢老师的指点,以后会更细心)要看懂血常规就需要了解指标,指标是一个范围,这个范围就是正常的参考值,但是很多指标的数值是和个人身体状况有密切关系的,需要动态监测。因此血常规检查结果要医生结合患者全面的病史体格化验结果才能够做出明确判断。在血常规检查中,会有红细胞评估、白细胞评估和血小板的评估。


        一起教了解"血常规"检验报告
        血常规化验单出来后,很多人都是一头雾水,看到检查结果后,会被密密麻麻的符号吓到,那些符号箭头看上去触目惊心,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生了很严重的疾病。那就跟着文章来了解一下血常规中的相关数据来学会看懂血常规吧,了解了血常规的主要检查内容后,就可以对各个相关的参数进行理解:
1.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计数在化验单上以WBC显示,它的参考值要结合成人,儿童和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判断,也有不同标准。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三大类,其中粒细胞又分为了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在白细胞计数中,是对血液中各类白细胞的总数进行检测。参考值为成人:(4~10)×109/L;儿童:(5~12)×109/L;新生儿:(15~20)×109/L。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因素有很多,医生需要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综合指标来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2.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分类计数是将血液制成涂片后进行分类,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不同因素导致不同类型白细胞发生变化,所以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变化,比白细胞总数更能够反映人体生理或病理的情况。参考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7.0)×109/L,百分数50%~70%;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2~0.5)×109/L,百分数0.5%~5%;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0.1)×109/L,百分数0%~1%;淋巴细胞绝对值(0.8~4.0)×109/L,百分数20%~40%;单核细胞绝对值(0.12~0.8)×109/L,百分数3%~8%。
3.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作为人体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成分,它能携带和释放氧气到全身各组织,同时还能运送二氧化碳,对人体酸碱平衡和免疫黏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红细胞计数也是诊断人体是否出现贫血的主要指标,而对于红细胞的计数来讲,男性,女性和幼儿之间的比值是不同的。参考值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
4.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承担着人体向组织器官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它的临床意义和红细胞相同,但是血红蛋白能够更好地反映出人体贫血的具体程度。参考值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180~190g/L。
        
5.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主要的作用有对毛细血管的营养和支持,通过粘附聚集释放反应,如果人体发生伤口时,会在伤口处形成白色血栓,有止血功能。参考值(100~300)×109/L。
        在拿到报告后就需要对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进行重点了解。由于成年人和孩子们的参考指数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当拿到孩子报告单上看到各种数据后,家长不必惊慌,需要医生结合自己的判断,才能确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