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海亮 孙思凡(通讯作者)
辽宁省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用穴特点和配穴规律,为临床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2例偏头痛患者,均实施中医针灸疗法,对其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总结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用穴特点和配穴规律。结果 运用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患者,取穴频率由高到低为胆经穴、丝竹空穴、风池穴、合谷穴、太渊穴、足三里穴、颌厌穴、率谷穴、头林泣穴。结论 临床上针对偏头痛患者运用中医针灸疗法多取穴胆经穴,期间或配穴有丝竹空穴,经络理论为主要依据。
关键词:中医针灸;偏头痛;丝竹空穴;胆经穴;配穴规律
偏头痛是目前我国医学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偏头痛主要是由于人体头部血管的舒张功能失调和紊乱所导致的一种现象,且患有偏头痛疾病的患者中大部分为女性。就偏头痛疾病来说,如果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方式,可以选择的穴位有30多个,而在对偏头痛患者进行针灸穴位选择时,要对偏头痛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1]。与此同时,配合经络辩证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医针灸治疗的有效性,并提高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实际上,从人体经络的选取角度来分析偏头痛患者所接受的中医针灸治疗基础通常也是经络辩证来进行的。在针对偏头痛患者的穴位进行选择时,通常选择的是少阳经穴位,包括丝竹空穴头,临泣穴,风池穴和率谷穴[2]。从人体腧穴的方面来看,包括凤池穴,率谷穴和头临泣权等在内的几个穴位对人体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这几个穴位是在偏头痛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较为频繁的穴位。本文主要是针对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肉穴特点和配穴规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2例偏头痛患者,男性19例,女性23例,年龄21岁至41岁,平均年龄(28.19±3.62)岁。
1.2方法
主要是通过对42例患有偏头痛的患者进行中医针灸治疗的方式来分析,结合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实际情况,针对患者的用穴特点和配穴规律进行分析,对于腧穴纳入标准来说,按照十四经腧穴和奇穴对患者的穴位进行综合的判断,而腧穴排除的标准则是不属于腧穴标准的内容,也就是不属于十四经腧穴和奇穴的穴位,比如耳穴。
1.3观察指标
分析针灸治疗主要腧穴取穴频次以及频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运用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患者,取穴频率由高到低为胆经穴、丝竹空穴、风池穴、合谷穴、太渊穴、足三里穴、颌厌穴、率谷穴、头林泣穴,见表1。
.png)
3讨论
偏头痛作为一种原发性头痛疾病,通常出现于青春期和儿童期,这是一种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能够让患者产生重度头痛和搏动样头痛,伴随患者的恶心和呕吐情况。另外,当患偏头痛的患者遭遇其他刺激时,头痛程度还可能会加深,严重的影响到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并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提升[3]。目前,针对偏头痛疾病来说,中医针灸治疗的疗效是比较理想的,采取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能够对偏头痛的症状起到缓解作用并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痛苦程度。临床医学中,针对偏头痛疾病采取的中医针灸治疗常常选取的穴位为经外奇穴,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三种。具体来说,传统中医分析,足少阳胆经主筋是维系人体筋骨的基础,位于人体的中枢位置,足少阳胆经是通过实现人体头部和侧面的循环来发挥出对人体各个脏腑器官调节的功能,因此,选取足少阳胆经进行针灸治疗,能够对人体的各个脏腑器官情况进行调节,并促进人体的气血运行。另外,足阳明胃经中,阳明归属于胃络脾,作为气血生化的基础,对足阳明胃经即兴中医针灸治疗,能够有效地起到通滞,活血以及化瘀的作用,使患者的偏头痛情况得到较好的改善[4]。另外,经外奇穴主要包括着太阳穴。印堂穴和四成神充血。是是头面部的器官和神志病得到较好的改善。针对经外奇穴,主要是包括太阳穴、印堂穴以及四神聪穴进行的中医针灸治疗,能够使头重症状程度得到缓解。针对太阳穴进行中医针灸治疗,有利于缓解人体的头痛。实际上,在针对偏头痛疾病中利用中医针灸寻找穴位时,通常要利用经络角度对其进行综合性的判断。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穴位是少阳经穴位,少阳经穴位中主要包括风池穴、率谷穴以及丝竹空穴。选择人体腧穴的时候,要重视局部穴位的选择。具体来说,将太渊穴、头临泣穴以及合谷穴作为局部穴位,配合辨证配穴的方式来对患者的偏头痛疾病产生有效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医学上体现出重要的价值。实际上,在临床医学中常见的辩证配穴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方式,需要按照患者的具体身体情况来进行配穴。
针对气血不足的患者,选取百会穴和双侧足三里穴;针对肝火旺盛的患者,选取双侧太冲穴;针对肝肾阴虚患者,选取双侧太溪穴。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针对患者的具体偏头痛情况进行选取。针对厥阴头痛患者,选取至阴穴、四神聪穴以及太阳穴;针对太阳头痛患者,选取天柱穴、至阴穴、玉枕穴以及昆仑穴;针对阳明头痛患者,选取太阳穴、攒竹穴、内庭穴等。
综上所述,针对偏头痛患者进行的中医针灸治疗需要充分结合偏头痛患者的实际头痛情况,对患者进行合理的配穴,从而保证中医针灸治疗在临床医学方面的有效性,减少偏头痛患者的疼痛。
参考文献
[1]汪杏, 赵芸芸, 蔡力妍, 等.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现代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用穴特点[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8, 036(002):423-427.
[2]王一战, 郭妍, 王鑫,等.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选穴规律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 2020, 029(003):412-417.
[3]陈彦如, 李应昆. 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概况[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 40(02):70-72.
[4]徐曼. 浅析中医针灸配合复方丹参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 2018, 028(020):123.
通讯作者简介:孙思凡,1986.10,女,汉,辽宁大连,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或主要从事什么工作。针灸脑血管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