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晓洁,杨慎鑫,刘冬梅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在供应室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对供应室实施信息化管理,比较实施信息化管理前后灭菌效果。结果:实施信息管理后灭菌效果明显高于实施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供应室实施信息化管理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灭菌效果,控制感染,降低感染发生,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供应室;应用效果
随着现代技术不断发展,信息化管理已广泛应用在各大领域中,且发挥着重要作用。供应室作为医院重要科室,其信息管理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还将影响临床工作。故应转变传统信息管理方式,实施科学信息化管理,实时记录每个工作环节,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1]。本文主要研究信息化管理在供应室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对供应室实施信息化管理,比较实施信息化管理前后灭菌效果,包括检测物品包装合格200份,器械清洗合格1000份,卫生学检测200份。
1.2方法
①分类回收、分类管理。供应室可直接观察手术室物品回收情况,手术结束后,回收人员将物品回收清点后进行回收信息录入。将所有物品统一收回供应室去污区域,再一次核对所有物品信息,确认器械种类、数量等是否与录入信息一致,如果不一致需再一次进行核实。如果放置去污区中有信息没有录入系统,根据回收情况实行信息录入,确保信息完整性。
②清洗管理。去污区清点完所有物品信息后,送至清洗区进行清洗。清洗前,统计可一起清洗物品种类、数量,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类清洗。清洗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清洗,一种是人工清洗。在机械清洗前,先扫描物品信息、清洗架、使用清洗设备等,将物品放入清洗设备后,信息系统可自动显示清洗物品的种类、批次、清洗程序。在手工清洗前,工作人员先扫描物品信息、使用清洗设备、清洗篮筐等,按照信息提示步骤,进行手工清洗。
③包装管理。物品清洗完毕后,进行包装、灭菌等步骤。包装前,工作人员需扫描物品信息,再扫描清洗篮筐,明确清洗效果。接下来进行物品包装,根据物品大小、使用途径等,明确包装使用材料,进行包装,并在包装袋上贴上物品信息,方便后期追踪。
④灭菌处理。不同物品使用灭菌方式、灭菌时间存在差异,故先对物品进行分类,再确定灭菌方式。灭菌前,先扫描物品信息、使用灭菌设备等,系统自动显示灭菌程序、同一灭菌批次物品清单等重要信息。灭菌结束后,观察灭菌情况。若灭菌不合格,需查找灭菌失败原因,将物品重新清洗处理后再一次进行灭菌,直到合格为止。最后记录灭菌效果,为后期灭菌效果监测提供依据。
⑤无菌物品保存发放环节。所有流程结束后,进行物品保存。在进行物品保存时需扫描武平二维码及货架信息,在保存过程中当物品有效期临近7天时,可在信息系统内查询到该物品所属的货架,工作人员迅速找到物品。在发当时需要扫描物品二维码,登记物品发放科室,在生物监测过程中出现不合格时,也能快速找到同一批次物品的流向,快速进行召回,重新处理,避免院感事件发生。
1.3 疗效标准
比较对供应室实施信息化管理前后灭菌效果,包括物品包装合格率、器械清洗合格率、卫生学检测合格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灭菌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供应室实施信息化管理后物品包装合格率、器械清洗合格率、卫生学检测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说明实施信息化管理后灭菌效果高于实施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供应室是医院重要科室,担负着医疗系统内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再处理及一次性无菌物品供应等工作。尤其是在目前医疗卫生快速发展阶段,使用器械精细程度越来越高,进一步加大了供应室工作难度。由于供应室每天处理的物品较多,在整个工作流程过程中,花费较多时间用于信息管理上,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为提高供应室信息管理技术,在供应室中引入科学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信息化实时、高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控制院感事件发生,提高治疗效果[2]。
对供应室实施信息化管理,实现对所有物品信息的有效管理,包括物品名称、数量、有效期;回收过程中,根据物品属性,进行分类回收、分类管理,提高回收效率;清洗、包装、灭菌过程中,明确物品属性、数量等,且通过信息化管理,能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身上,避免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因操作不规范,细节处理不到位,导致感染发生。一旦发生不良事件,可追溯到工作人员,进一步规范工作人员;保存过程中,一旦物品过期,信息系统会进行提示,工作人员可快速找到该物品,进行处理,避免造成大面积医院感染[3]。另外,为提高物品信息录入效率,在包装外部制作二维码,每进行一个流程,只需通过扫二维码方式,进行信息录入,方便快捷。通过信息化系统,每个阶段还将形成工作报表,通过数据分析,改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促进医院更好发展。
本文研究信息化管理在供应室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显示,对供应室实施信息化管理后物品包装合格率、器械清洗合格率、卫生学检测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说明对供应室实施信息化管理,能有效提高灭菌效果,降低院感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对供应室实施信息化管理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灭菌效果,降低院感事件发生,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丁珠云,李颖.信息化追踪管理系统在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06):135-137.
[2]于茂菊;赵佳梅;马晖;.追溯信息管理系统在消毒供应室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2):136-137.
[3]雷俊.医院感染管理中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v.34(14):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