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效果及预后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7期   作者:魏建玲
[导读]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优
        魏建玲
        榆林市第一医院 陕西 榆林 7190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本院NSICU治疗85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3例行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93.02%,高于对照组76.19%(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11.63%,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提高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好。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重度颅脑损伤;优质护理;效果;预后
        引言
        重度颅脑外伤多数由于打架、车祸或坠落等因素导致,是最严重的损伤之一,如损伤部位在脑,则体现为凶险、病死率高以及后遗症多等临床特点,早期治疗不仅与医师治疗水平直接相关,同时与临床护理质量也紧密相连。优质护理是近年来随着护理模式转变衍生的一种新的护理方式,目前已经开始应用于重症疾病护理工作中。本次研究选取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对优质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经过医学伦理会批准,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NSICU治疗85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资料不完整者,肝肾功能障碍者,免疫血液疾病,中途退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患者,男女比例26:16,年龄32-70岁,平均(46.39±5.82)岁;研究组43例患者,男女比例28:15,年龄30-68岁,平均(44.37±5.29)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即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及时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对症处理。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1)优质的环境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对病房环境进行严格的定期消毒,并进行良好的消毒,确保室内拥有舒适的温度与湿度;同时需要严格控制探视情况,为患者营造安静的休息环境。2)优质的急救护理。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与鼻腔的分泌物,将头部偏向一侧,对患者进行吸氧,确保患者的呼吸顺畅;若患者的气管被切开,则需要对患者进行气道湿化护理;及时对患者进行吸痰,为避免患者发生呼吸抑制现象,每次吸痰时间不可超过15s,并且不易将吸痰管插入过深。3)优质的生活护理。①角膜护理。对于该类患者,眼睛无法有效闭合,且较易发生感染现象,因此需要使用红霉素眼膏涂抹于患者的角膜处,以降低感染发生率。②口腔护理。该类患者的口腔感染发生率较高,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使用1%的双氧水进行擦拭,以此降低感染发生率;同时还需要在嘴唇处涂抹石蜡油,避免干裂。③严格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4)优质的营养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制定良好的营养支持方案,对其予以早期营养护理。若患者无法自主进食,可采用鼻饲管注射方式;若患者具有清醒意识,可使患者自主进食,以便提升其胃肠功能的恢复效果。5)优质的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从而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2结果
        2.1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93.02%,高于对照组76.19%,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2.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2.3两组并发症情况
        研究组出现消化道出血2例、高热2例、肺部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11.63%;对照组出现消化道出血4例、高热3例、肺部感染3例、急性肾衰竭4例,并发症发生率33.3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c2=5.7673)。
        3讨论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从ICU转入普通病房的过渡期是不良事件的高发阶段,有30%的病人经历过不良事件。而缺乏连续、高质量的护理是引起该情况的主要原因。ICU过渡期护理模式保证了病人从ICU转出后能够获得连续的、高质量的护理,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重症护理不当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能明显降低ICU再入率。但我国现在并未出台对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管理典范。从研究方面来看,关于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过渡期护理的文献报道较少,尚未形成可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依据。从实践来看,也未形成针对重度颅脑损伤开展的过渡期护理服务模式。因此,可以参考国外学者所提出的ICU过渡期护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研制出能够满足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过渡期照护需求且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模式并应用于临床实践,最大限度地降低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ICU再入率及促进疾病的转归。重度颅脑损伤是重症监护室监较为多见的疾病类型,患者的病情较为危重,且发展速度快,极易形成脑疝,近年来,发病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幸存者极易发生严重功能障碍,且术后极易出现压疮、肺部感染等不良现象,若未得到妥当的处理将会出现严重后果。有研究指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重症监护护理干预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本研究显示结果:研究组SAS、SDS评分及重返NSICU、不良反应相比对照组均更低,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短,MMSE评分相比对照组更高,提示患者接受重症监护护理干预可缓解不良情绪,降低不良反应和重返NSICU率,减少住院时间。分析其原因考虑为:重症监护护理干预的优势在于: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其护理干预的意义、内容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相关知识,可使其增加认知度,增加配合度和支持度;开放气道,给予患者雾化吸入,有助于排痰,保证呼吸道的畅通;积极与其进行交流与沟通,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勇敢对抗病魔,提升效果;以维生素含量丰富及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依照其吞咽能力予以经口进食或经鼻胃管管饲法,可有效避免误吸;对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指导其进行被动训练,如舒缩四肢、伸展关节等,待其可自主活动后,鼓励与协助其进行主动活动,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受到时间和样本量等影响,关于两组生活质量影响有待临床研究。重度颅脑损伤是一种最为严重的损伤,为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全面提升护理质量,在其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很有必要。本次研究主要对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以完善护理流程。
        综上所述,为ICU重症颅外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改善其预后,帮助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蒋文霞,吴瑞芳.优质护理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活动能力的影响[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01):196-197.
        [2] 印正,陈萍,周依琳.过渡期护理模式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干预效果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9(11):1403-1406.
        [3] 龚小曼.重度颅脑损伤康复采用针灸联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2):106+110.
        [4] 郑娥.重症监护病房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有效性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7(20):160-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