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社区慢病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7期   作者:唐永岗
[导读] 新冠疫情的爆发,使慢病患者成为高风险人群
        唐永岗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 400060
        摘要:新冠疫情的爆发,使慢病患者成为高风险人群,对此各社区也开展了不同以往的管理措施。本次研究通过对现有社区慢病管理形式和新冠疫情下社区慢病管理的分析探讨,直观的表现出新冠疫情下社区慢病管理模式的转变,并结合该转变提出相关建议,为今后突发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能够及时做好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冠疫情;社区慢病管理;建议
        2019年底新冠肺炎的爆发,造成了全球性的紧急响应。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有过接触的人群均具有易感性,尤其老年人和慢病患者,由于抵抗力差、感染的预后效果不佳,属于高风险人群。新冠肺炎的影响造成了医疗物资的损耗、药物供应的短缺,同时慢病患者又需要长期的药物支持,这种特殊的要求决定了每个医疗机构当下所面临的挑战。我国大型医院多偏向于接诊急症、重症患者,慢病患者的病程持续时间长,若长期往返医院不仅对医疗资源产生过多的消耗,对患者及其家属也会造成巨大的负担。针对这种情况,若能够充分利用好社区医院的功能,对物资的节省和患者的健康都有益处。尤其在新冠疫情突发的当下,做好社区慢病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 现有社区慢病管理形式
        通过不少发达国家的经验发现,在社区或家中的慢病管理相对于在医院的管理是一种更有效的途径,不仅降低了医院医疗资源的损耗,也减轻了患者与其家庭的负担。社区慢病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建立健康档案,风险评估后进行分类,对目标人群进行健康教育、随访等工作。
1.1建立健康档案
        社区医院对一定范围内的人群进行健康状况的信息采集并建立档案,将档案录入电脑方便管理。为掌握居民健康状况的变化,档案更新周期以年为单位。
1.2健康教育
        通过对一定范围内的居民进行不定时的健康教育、知识科普,建立起居民对慢性病及相关管理的系统认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自主管理能力,减少医患间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矛盾问题的发生。
1.3随访
        社区医院对患者定期进行随访,主要形式有电话和入户两种,随访内容包括了解患者健康状况、调整治疗方案等。
2新冠疫情下社区慢病管理
        为加强疫情期间医疗服务管理,满足慢病患者的就医需求,社区内开展了健康宣传,设置专业防控团队,开展便民诊疗服务等措施。
2.1 社区健康宣传
        社区医务人员将新冠肺炎防护知识的宣传单分发到社区居委会,进行防控知识的现场宣传和培训,例如现场防护措施的演示和防护知识的答疑。将宣传内容播放在社区内电子屏幕上,进行持续滚动播放。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线上健康问题作答,不合格者再一次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2.2 设置专业的医师防控团队
        社区内设立防控团队,对一定范围内的慢病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健康咨询、病情监测以及相关情况的调查等。将防控专员的基本信息公示到居委会,以便慢病患者出现发热、头疼、咳嗽等症状时,能够得到防控专员第一时间的电话指导,进行门诊就医,并受到防控专员对其病情变化的实时追踪。


2.3 开展便民诊疗服务
        疫情期间为了把控人流量并减少人员的接触,医疗机构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将病情稳定的病患的处方药使用时间延长至2~3个月[1]。借助信息化平台,如网站、微信公众号、APP等线上服务,及时推送有关新冠疫情健康防护的知识。患者可通过在线图文、视频语音等对病情进行描述,医师通过在线询问,对患者的病因进行初步判断,提出诊疗建议并开具电子处方。社内医师团队通过微信群等线上平台进行医患间的互动沟通,及时掌握慢病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开通社区24h健康咨询热线,医师可随时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
2.4 药品供应
         从二级以上医院或医保药店获取药物,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并不大[2]。由于疫情的爆发,国内大医院相继转为新冠肺炎指定医院,许多普通门诊以及药店停业,而慢病患者所需药品多而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供应无法满足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患者获取药物的途径也有了相应的改变。社区针对不同患者的需求做了如下措施。对于自行前往药店购药的患者,需在社区进行登记办理相关手续后前往购药;安排社区志愿者,患者可申请由志愿者携带其医保卡、病历等到药店代买所需药品;由网络药房派送过来的药品,经严格消毒措施后送达患者手中。
3 建议
        疫情期间诸多的医疗资源包括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人员,均投入到防控当中,使慢病管理的物资和人员不足。虽然社区慢病管理团队做出了一系列举措,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但仍有患者存在着不良习惯。为了减轻基层服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可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病情、家庭成员、学历以及患者依从性等进行调查,做到分类管理,对不同人群采取更细化的措施。对于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强的低龄患者,采用医患在线互动、云诊疗等方式进行诊断并开具电子处方,患者自行选择线上或线下购药;对于高龄患者,直接、形象的健康指导是最佳的选择,可以通过语音、视频交流给予患者用药指导,患者可在线随时重复查看指导内容;对于行动不便的老龄患者,为其制定个性化方案,派专人送药上门并直接使用医保卡结算;对于依从性差、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可以建立专项档案,要求其实时将生活作息情况上传到终端,方便线上和社区对其跟踪随访。
        疫情期间药品的获得问题是患者遇到的主要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社区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建立患者档案为社区药物配置提供数据支持。使服务更基层化、精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与附近医院、药店进行联动,通过对社区患者的信息采集,汇总出患者所需药品的信息库,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单位完成对药品的集中采购和发放。这种模式可以极大的减少人员了流动并为患者提供方便。
        
结语
        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慢病患者得知自己属于易感人群后,不仅担心自己可能会感染新冠病毒,同时也担心由于防控措施的实施会对自己的基础病的治疗造成影响。在这种恐惧、不安的心理作用下,难免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损害患者身心健康。社区服务团体应该设立心理辅导小组,通过上门或新媒介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患者做好防控措施对感染风险的影响,如何提高自身免疫状态以及社区内的有关慢病的管理措施,使患者及时调整好心态对疫情的防控和自身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刘璇, 李为, 刘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慢病患者药品获取途径与思考[J]. 中国药业, 2020, 29(10):24-26.
[2]周梅梅.慢性疾病患者购药渠道选择及影响因素辨析——一以南京市为例[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5):12-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