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7期   作者:杨明波
[导读]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杨明波
        昭通市精神卫生中心,云南 昭通 657000
        【摘要】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 160例创伤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患者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外固定架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各项症状缓解时间等。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肿胀缓解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创伤骨科患者的治疗中,外固定架治疗较传统治疗方法有效率更高,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各项症状恢复更快,安全性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外固定架;创伤骨科;出血量;肿胀;疼痛

        创伤骨折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其治疗时间往往较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承受巨大的疼痛,因此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对患者的预后只至关重要。创伤骨科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为切开复位内固定,其对患者创伤大,并发症多,而且需要二次手术,对患者身体上和心理上都造成严重的负担;外固定架作为骨科一种重要的方式,具有时间短、操作简单,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且不用进行二次手术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探讨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 160例创伤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男5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2.31±8.66)岁;观察组男5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3.271±9.1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只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法,具体方法如下:运用骨板及金属螺丝钉,在X线透视下对患者骨折的位置进行连接固定,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完成手术。
        (2)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在手术治疗之前,先对患者的患肢进行牵引治疗,并在局部麻醉下,通过X线透视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确定,对患者的伤情进行评估,对患者进行麻醉后,在患者的断骨两侧体外垂直安装固定支架,并用金属螺丝钉将固定支架纵向固定,并用加压杆拧紧螺丝。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效:骨折处完全恢复正常,运动功能正常,无畸形;有效:骨折处基本恢复正常,运动功能轻微障碍,无畸形;无效:骨折处出现延迟恢复,有畸形及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影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X100%。(2)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3)观察分析两组患者肿胀缓解、疼痛缓解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1.4统计学结果
        通过SPSS21.0专业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均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均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为81.2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创伤骨科患者往往因重大的事故导致肢体损伤,常伴有生理功能紊乱及机体代谢功能失调,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主要因患者遭受巨大的损伤会出现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及代谢性酸中毒,三种并发症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对患者心理和生理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患者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复杂手术。传统的手术会对患者患肢部位的软组织及血运会造成二次损伤,而且内固定金属物对人体而言仍属于异物,一旦处理不正确,易引起感染,对患者的骨骼愈合有一定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 160例创伤骨科患者进行了研究,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外固定架治疗,经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肿胀缓解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付广宇等[1]对84例创伤骨科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创伤骨科患者采用外固定架治疗优良率为76.1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2.38%。
        内固定虽然可以很好的将骨折复位,在预防骨折移位和旋转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对患者初期的康复训练也有促进作用,但其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受伤部位的软组织剥离,不仅对患者造成再一次损伤,而且还会对患者的血运功能造成影响。外固定架治疗采用螺纹针或者骨圆针刺入骨干,在创伤的外部采用固定器给予有效的固定,不仅具有很好的矫正能力而且避免移位。对患肢周围软组织无损伤,可损伤部位的血运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有利于创伤的愈合;同时能够及时有效的止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稳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魏燚等[2]58例创伤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外固定架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采用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曹魏等[3]对80例创伤骨科患者进行研究,发现采用外固定治疗的患者肿胀、疼痛、运动等症状的缓解情况均优于内固定患者。
        综上所述,在创伤骨科患者的治疗中,外固定架治疗较传统治疗方法有效率更高,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各项症状恢复更快,安全性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付广宇,张帆,应凯.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1):101-102.
[2]魏燚,于天忠,徐浩.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47):53.
[3]曹魏,杨露.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8):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