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潘婕
[导读] 音乐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一项重点工作,也是发展学生音乐素养的一项基本要求,应在教学实际中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潘婕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滨江学校小学部  531500
【摘要】音乐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一项重点工作,也是发展学生音乐素养的一项基本要求,应在教学实际中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音乐教学;审美能力;理论知识;情境;乐器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009-01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将从加强音乐理论知识教学,创造审美的音乐教学情境,利用乐器教学深化学生审美体验,在音乐欣赏中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等几个方面,对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策略展开研究。
        一、加强音乐理论知识教学,夯实音乐审美基础
        音乐理论知识,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学习音乐、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基础。倘若没有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则学生们在理解音乐曲目、感受音乐情感上就比较困难,也难以与音乐产生思想共鸣,也就无从谈起培养音乐审美能力了。因此,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应从加强音乐理论知识教学,帮助学生夯实音乐审美的基础。
        就小学音乐这门课程教学内容来看,关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识记乐谱能力,进行音乐表演、鉴赏和创造,听赏、背唱歌曲。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演唱歌曲。能够优美的演唱所学歌曲,掌握歌曲中的情绪,在听赏歌曲的时候能感受其表达的情感。二是,熟记音乐的各种记号和术语。对音乐符号和术语能够表现和说明,如音乐属性、音阶、保持音,重音记号、反复记号、力度记号等常用记号。三是,了解曲目的形式。如音乐曲目“独唱”、“合唱”、“轮唱”等唱法,以及“独奏”、“五重奏”、“四重奏、”“交响曲”等演奏形式。
        二、创造审美的音乐教学情境
        虽然音乐是一种以聆听声音为主的艺术,但是其也蕴含着对美好画面的想象,对美妙情境的畅想。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还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好意境和美妙的情感,而这些都离不开情境和氛围的烘托。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可以通过给学生创造审美的音乐教学情境,渲染音乐课堂的气氛,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感,对学生审美感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学要摈弃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技术手段,丰富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


如信息多媒体技术,融合了视频演播、动态画面、音响渲染等多种元素,在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比如,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映山红》这首歌曲,是影片《闪闪的红星》的插曲,其优美的旋律,深情的歌词,深切表达了人民对红军的热爱。整首歌曲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柔美细腻、悦耳动听的旋律,表达了对红军战士的无限热爱与不舍之情。在本首歌曲欣赏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信息多媒体技术,播放电影《闪闪的红星》视频片段,创设音乐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介绍在艰难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在这种情境的渲染之下,让学生对照歌词聆听音乐,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分析歌词的反复句及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电影插曲在电影中的作用,并跟随音乐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利用乐器教学深化学生审美体验
        音乐作品是在演奏中进行表现和展示的,而乐器则是音乐演奏的主要方式之一。在音乐教学中,应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或最基本的乐器,学会辨认常用乐器,并学习一些简单乐器的演奏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可以通过利用乐器教学的方法,吸引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关注力,深化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
        首先,是把乐器与音乐知识教学相融合。传统音乐知识教学模式,一般都是由音乐教师口头给学生讲解,教学过程比较乏味,学生们兴趣不足。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可以把乐器与音乐知识教学相融合,用乐器实践演奏音乐曲目的节奏和旋律,让学生们直接感受音乐,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认识。其次,是把乐器带入歌唱教学之中。在音乐曲目的歌唱教学中,可以结合乐曲的曲谱,一边用乐器演奏,一边让学生进行演唱歌曲。乐器演奏与歌曲演唱合为一体,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美妙,感知音乐主题和节奏元素,在演奏、歌唱中感受音乐的情感,深化审美体验。
        四、在音乐欣赏中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
        音乐的本质就是让人通过聆听欣赏,获得美好的感受,愉悦身心,升华情感。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应在指导学生欣赏学习中,学会品析音乐作品,评价音乐作品,形成音乐审美的意识。让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要融合音乐情感方面的元素,挖掘出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欣赏中指导学生对比、分析、探索,体验音乐传达的情感思想,丰富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夯实音乐审美的基础,创造充满艺术气息的氛围,让学生学会鉴赏和品析音乐,并能够深刻领悟感受音乐。
参考文献:
[1]周拯仙.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策略[J].北方音乐,2020(09):183-184.
[2]陈虹维.探究小学音乐教学如何有效实施审美教育[J].情感读本,2020(0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