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廖传勇
[导读]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的使用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已经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在教育教学领域,应该对信息技术课程予以高度重视,在新课标改革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从理论和操作两方面扎实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效益,让学生从课堂上收获充实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廖传勇   四川省岳池中学
【摘要】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的使用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已经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在教育教学领域,应该对信息技术课程予以高度重视,在新课标改革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从理论和操作两方面扎实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效益,让学生从课堂上收获充实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024-0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现在中国中学已经全面开设,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对于教学进行整合和优化,从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到现在为止,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受到学校办学条件以及软硬件的限制,所以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中各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效率都有很明显的差异,本文通过主要探究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一、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学,教学模式僵化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学,经常出现其他科目教师占课的现象,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只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学生智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有的教师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登QQ,玩游戏,课堂完全脱离教师的掌控,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二)学生不重视信息技术学习,过分重视成绩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小学阶段虽有涉及,但很多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基础不牢固,而在应试制度下,学生过分重视成绩,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习其他科目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存在偏见,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科目,因此在平时的课堂上敷衍应对,这样的学习心理是不正确的。每一门科目的设置都有其合理性,学生应该在学习中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发展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中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
        (一)明确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从广义上来说,信息学科就是指人们依托于相关通讯设备来获取、传输、采集和整合的一种科学。从古至今,信息科学体现在方方面面,并且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古代战争中用来传输情报的烽火;飞鸽传书来慰藉思念之情;利用书信来传达相关生活信息;日常生活中谈话交流时所获得的相关信息等,均属于信息的范畴。


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依托于大型计算机的技术平台,在通信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网络技术的传输作用来实现信息的传递,当前我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日渐成熟是分不开的。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信息的内涵,信息技术并不完全等同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但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是非常明确的。信息技术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为人们获取信息、传输、处理相关信息提供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学科的内容。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培养初中生把具体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实际中的能力。在这一目标要求下,教师需要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在调动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因为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掌握学生的接受状况以及学习的进度,根据学生的反馈来制定活动方案。例如,教师可以开展PPT制作大赛,为学生划分主题,让学生在课后寻找相关素材,以小组的形式提交成品。这样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把学到的具体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把相对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除了开展竞赛活动,教师还需要培养中学生的团队意识。众人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只有让中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才能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在小组合作中感受共赢的喜悦。当然,教师需要在活动开展中需要让学生掌握社会生活中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促使中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初步建立起对信息的感性认知,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和修养。教师还需要利用活动增加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但是并不意味学习活动只有学生参与。教师也是需要肩负组织活动,参与活动的责任的。例如,竞赛活动。教师可以成为这一活动的策划者和执行者,帮助学生找到策划的具体思路,指导学生设计参赛作品。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简单操作方法以及计算机的初步使用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网络处理技能。教师在开展活动之前需要和学生进行课下沟通,了解中学生真正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求,在制定计划时还需要根据情况的变更不断的更新。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学生感受到被尊重的快乐,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会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促使中学生能够结合信息技术的具体知识进行动手实践,让学生能够在实践、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认识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
        结语:
        总之,中学生学好信息技术学科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未来发展的需要,学不好这一课程,未来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影响。中学教师应该调整好心态,在充分了解中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备好每一堂课,钻研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能因信息技术是副科而采取敷衍的态度。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赋能变革多彩校园激扬梦想——广东信宜中学[J].教育信息技术,2020(Z2):5.
[2]李滋绪.中学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融合[J].天津教育,2020(23):61-62.
[3]吉华明.引入scratch增色初中信息技术课堂[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9):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