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的有效融合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蒋清勇
[导读] 在新课标改革的教育背景之下,人们开始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教学科目,可以激发小学生创新性思维。但是,因为,小学生在生活上的实际经验比较少,逻辑能力也比较差,因此,对于科学课本上的内容不能很好的理解,而且很大程度上,还受到教学条件的局限,使得很多科学实验没有办法进行现实操作。那么,针对这样的状况,就要求把“学与思”结合起来。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激发学生们对于

蒋清勇     广安市广安区兴平镇小学校  四川  广安  638550
【摘要】在新课标改革的教育背景之下,人们开始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教学科目,可以激发小学生创新性思维。但是,因为,小学生在生活上的实际经验比较少,逻辑能力也比较差,因此,对于科学课本上的内容不能很好的理解,而且很大程度上,还受到教学条件的局限,使得很多科学实验没有办法进行现实操作。那么,针对这样的状况,就要求把“学与思”结合起来。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激发学生们对于科学的兴趣,推动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做与思;融合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020-01

        引言:在当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下,小学科学成为小学生教学科目中的重要分支,可以充分的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其对科学的认知能力。那么,在现实的教学中,科学教师就要把“做”与“思”的理念融入到教学课堂中去,引导我们的小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进行思考。培养其独立的思维能力。
        1.“做与思”的教学理念
        小学科学的发展已经历经过年,教学实践表明过去的发展并不客观,究其根源在于教师对学生理解、思考等能力抱有怀疑的态度,不能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地完成。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小学生教育力度得到了有效增强,小学课本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大部分教师也意识到了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对“做与思”的理念认识不够,不能有效地将其融合起来。“做与思”,“做”即动手做,体现的是科学探究的实践能力,主要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探究性活动,如观察、实验等活动;“思”即动脑,体现的是科学的思维能力,包含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前对实验方案的制订,在动手操作之后对问题的反思和总结。“做与思”的有效结合就是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相互促进的过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将“做与思”有效地融合起来对我们的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
        2.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的有效融合的策略
        2.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做与思”思维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带动学生进入到特定的学习氛围中。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例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苏教版课本内容《植物的一生》为例,在课堂开始之前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植物的一生:种子的萌芽—幼苗生长期—壮苗发育期—成苗开花期—种子形成期的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此时教师给出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种子的主要结构吗?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
        叶植物种子有哪些区别呢?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同学们纷纷翻阅课本,寻求答案,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启发思考的效果。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这节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比如:准备好玉米和菜豆的种子,指导学生解剖并认真观察,归纳两个种子的结构,以让学生明确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的区别。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2.2将生活实例引入“做与思”的教学理念中
        小学科学和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插入生活实例,以建立学生的生活情境。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深究他们的生活经验,以给予有效的指导,促使学生在“做与思”中获得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以苏教版《测量呼吸和心跳》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参加运动前后的身体变化,谈谈自己的体会,激发学生关注运动对自己呼吸和心跳的影响,了解运动对自己呼吸和心跳的影响,然后组织学生搜集静止、运动后、休息这三种状态三分钟之后每分钟的呼吸和心跳的数据,并告知学生数据的准确性非常重要。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使我们测量的呼吸和心跳次数更加准确呢?”这时学生均有不同的回答,此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对不同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掌握呼吸和心跳的规律。学生积极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学生在下次遇到相似问题时合理运用这一思维对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在不断的操作和思考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使得小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
        3.结束语:
        总的来说,科学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学习都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因为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起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鼓励他们多做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小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在操作和思考之间,得到科学知识,并且还能够得出自己的经验。对于科学教学来说,引入思与做这样的理念,符合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字化实验课程纲要设计要素研究[A].刘忆婷.数字教材?数字化教学——第四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论文案例集[C].2019
[2]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A].孟华兵,吕良飞.数字教材?数字化教学——第四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论文案例集[C].2019
[3]美国小学科学“热的传递”课堂教学观感录[A].董束宇,陈鸣,潘洪建.当代教育评论(第10辑)[C].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