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课堂管理意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柳宏 柳红梅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使得课堂管理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尤其是在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课堂管理意识能起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积极作用。在对增强教师课堂管理意识认知的基础上,剖析课堂学习效果提升的相关因素,并且尝试性地探索增强课堂管理意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措施,旨在实现课堂教与学的高效性。

柳宏  柳红梅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南京路中学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实验初中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使得课堂管理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尤其是在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课堂管理意识能起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积极作用。在对增强教师课堂管理意识认知的基础上,剖析课堂学习效果提升的相关因素,并且尝试性地探索增强课堂管理意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措施,旨在实现课堂教与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课堂管理;学习效果;措施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049-01

        引言: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也在飞速发展过程中稳步上升,在这样的发展浪潮下,我国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改革创新中蓬勃发展,而教育发展到今天,班主任对课堂管理愈显重要。就现阶段来说,怎样在课堂之上教育以及管理好学生,会直接性的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老师的教学成绩产生影响。教师对其教学实践过程的把握和协调是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主要方面,这更会间接地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生个人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本文就课堂管理效率做相关探索研究。
        一、增强课堂管理意识
        在中学课堂管理中主要涉及到对四个要素的管理,即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师是课堂管理的主要承担者,增强教师的课堂管理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课堂管理构成课堂教学基本要素。
        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课堂管理被视为基本要素内容,尤其是在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式、探究式和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教师应培养自身的课堂管理的意识,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对学科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要求,并且通过课堂管理达到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支持。
        (二)课堂管理与学生学习效果成正比。
        教师所实施的课堂管理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呈现出正比的关联性。一方面,在课堂教学管理中,部分教师会存在仅重视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内容的现象。教师应调整教学理念,做到以新课程改革为教学理念进行课堂管理,以发挥出课堂管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影响作用。另一方面,教师所具有的学科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是其从事学科教学工作的基础,同时,也需要教师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实施管理,如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沟通、教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及对课堂教学活动所实施的控制等,以使学生能更好地接受相关的知识内容。
        二、课堂管理的有效策略
        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集中体现在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方面。课堂学习效果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有所收获有所提升,不仅仅体现在认知层面上,如学生对知识内容由不懂到懂,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而且体现在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层面上,如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一)充分了解学生,课堂处理问题要讲求效果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班主任的工作必要基础就是对于班级里面每一名同学的心理特点进行一定的掌握。


因为只有掌握了学生的性格特点,才会针对于不同学生出现不同问题的时候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做到“妥善”解决问题。由于现阶段每个学生的生长环境是个不一样的,所以每个学生的性格就会不一样,有的学生可能外向乐观一点,遇到这样的学生,班主任就可以当面指出他的错误并且让他改正,但是遇到那种性格内向的孩子,班主任就应该单独进行谈话,让这个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引导其进行改正。
        (二)经常和科任老师以及家长进行沟通工作
        班主任虽然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但是不能时时刻刻的在班级里面,更不能够时刻的陪在每一名学生旁边。而一个学生的学习以及自我发展过程通常是由多个接任老师以及家长共同参与的,所以为了管理好课堂,还要常常与各科的科任老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凭着这种方式可以更全面的了解班级中出现的问题,以此来“对症下药”,做到有针对性的开展接下来的管理工作。除此之外班主任还要积极主动的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交流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此来或者学生家长们的更多支持。
        (三)在思路上引领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就要在思路上对学生进行引领,就是指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授课思路进行思考与学习。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能透过教学内容把握住教授内容的思路。教师不能使学生仅停留在对教授内容的理解层面,而应使学生重视教师的讲授思路。另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从思维层面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既利于提升学生学科的思维水平,又能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内容提供契机,使学生不但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同时课堂教学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最为便捷的途径。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教学的关键内容。例如,教师应使学生在对知识内容形成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把握住教学内容的关键因素,如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基本概念与规律。另一方面,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递学习方法,为学生的课下学习提供支持,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以开展阅读活动。
        (四)以学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增强课堂管理意识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应以学生为本。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形成全面的了解,不仅仅了解学生的学情,而且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学生的内心需求,掌握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以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为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策略提供教学支持。另一方面,教师应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加强对课堂管理的效果,既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又使得学生能收获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增强对课堂管理的意识应集中体现在对课堂教学方法的完善方面。一方面,教师应通过适宜的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课堂学习的动机,以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依托学生的学情对学生实施分层课堂管理。在落实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不同学习层面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如针对“消化不了”的学生,教师要紧紧依托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与巩固,以化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点;针对“吃不饱”的学生,教师则应依托教学目标向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拓展,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班主任对于课堂有效化管理的方法是多元化的,每一个富有责任感的班主任都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实践过程中,与时俱进,立足实际从个人管理对象班级的现状出发,积极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方法,以此来提高老师的教学成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维平.班主任班级管理之我见[J].甘肃教育.2016(06):35.
[2]刘先平.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探究[J].文教资料.2016(01):117-118+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