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 吴家琼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吴家琼
[导读]

吴家琼   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双盛小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044-01

        前言
        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传统文学中的瑰宝。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古诗词都是广为流传的经典,是小学生感知古典文学的最好的启蒙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学中,不但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古诗词的基本特点,还可以帮助他们感受古诗词形神具美的艺术品质。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王泉根曾说:"爱诗懂诗,从诗美艺术中汲取精神素养,这对于儿童的‘精神成人’具有特殊的价值意义。"诗歌是开启儿童语言之门,培养他们文字感悟能力,丰富他们情感的最好媒介。
        正文
        去年十一月,我有幸接触到古诗词吟诵学习,了解到吟诵是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教育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它不仅是一种诵读方式,还是一种创作方式,教育方式,修身养身方式,是汉文化的意义承载方式和传承方式。它是中国式读书法,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系统。中国古人作诗的主要方式就是先吟后录,把胸中之志,心中之言,怀中之情,放在声音中表达出来,而后再记录下来。随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脚步,我便开始思考并尝试着,在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了一些古诗文吟诵教学。
        今年春天,因为新冠病毒的肆虐,我也在家里参加了四川电视云教育课堂的学习活动。其中,郭娟娟老师的古诗词教学课又给了我很大的启示。经过学习和反思,我决心改进自己的古诗词教学方式,以期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正确引导孩子们既学到知识,也习得方法,训练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唤醒生命的热情,开启性灵的窗户,照亮心灵的天空。
        一、释题目  聊作者
        1、引导学生通过看、读、吟或唱题目,猜测古诗文题目与内容的关系,质疑释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师生交流展示或简介作者、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体会诗歌也是一种作文,是中国文化独有的一种文体,是对生活的真实体悟和真诚表达,好的诗词都是写平实的生活。生活是写诗作文的基础,写诗作文是为了抒发情志,陶冶情操,美化生活。没有生活就没有诗歌,就像我们平时没有生活实践就写不出作文一样。
        3、师生可交流展示,或读诵一些与题目相关的古诗词,以帮助创设学习情境,生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正字音  打节奏
        1、老师范读(或听配乐录音)诗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词优美简练的语言魅力,感悟诗词的声调、节奏、强弱、停顿、长短等特点。
        2、引导学生以自己喜欢的不同方式读准古诗词,提示诗文中的一些古音读法:如 斜、见、百、白等。
        3、浅谈诗文的格式,划出朗读节奏(如五言诗词节奏可划为二 三,七言诗词节奏可划为二二三或三四),再打拍子(用手、脚、头、身体都行)练读古诗词。
        4、老师吟诵或吟唱古诗词,引导学生体悟:古诗词有特殊的格式和韵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古诗词的诵读不仅仅是依据意思来划分节奏,而是依据声调韵律来划分的,也就是古诗词的"平仄规律"。要帮助学生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语言美、节奏美和音乐美。
        三、读诗歌  解诗意
        1、读诗歌,引导学生质疑释疑,理解诗文中的重点字词。


学习并掌握理解字词的方法:
        A.看注释  B.赏图片  C.做动作  D.查工具书  E.上网查找  F.联系上下文  G.请教人
        H.听音乐  I.联系生活  J.以古识今
        2、读诗文,理解诗句意思。引导学生学习保留法、移位法、增补法、替换法等译诗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古诗文的字面意思。
        3、交流古诗词言语特点,进一步感悟:诗文是来源于勤劳实践的生活,是用来表达和美化生活的一种很美好的方式。
        四、找意象  想画面
        帮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意象,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古诗词中的意象是一个个真实可感,而且鲜活可爱的物象,同时也是作者构建意境,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零件。如果没有意象教学,古诗词教学自然就会失去本该有的灵气。因此,教学中,一定要结合释读诗题,初知作者,介绍背景,跟读范吟,音乐渲染,观察插图,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手段帮学生找寻意象,营造心境,为他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领会古诗词的意境美打下基础。
        五、悟诗情  明道理
        法国的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悟诗情,明道理是古诗文教学中,点亮学生心灵的生命之灯不可缺少的部分。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学情特点,以及部编教材"语文要素"与"人文内涵"双线结构特点来进行,才能达到古诗词教学怡情育人的目标要求。
        这个教学环节要重视学生自己理解的独立感受,不能一刀切给标准答案,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共同文化记忆。帮助学生通过回顾前面的教学环节和方法,互相交流合作,以达到与作者的情感交流,明白古诗词蕴含的人生道理。
        六、诵诗歌  养身心
        1、引导学生了解读书的方法有很多,除了我们已知的默读,朗读,朗诵,泛读,精读,略读,快读,慢读,轮读,分读,通读,跳读等,还有念读,念诵,素读,吟诵,吟唱等古人的读书方式。
        2、吟诵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汉文化圈中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更能使我们深刻体会古诗词的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会心吟诵得其义”,通过诵读,与文本对话,将自己融入到高远的意境中,将诗词深刻的内涵,诗人真挚的情感吟诵出来,做到口中能发声,眼中看意象,心中融情志,胸中有人事。充分发挥汉语音形义高度统一的特点,一定能提高古诗文教育教学的效率。
        正因为古诗词吟诵学习,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将继续学习中华古诗词吟诵,并将这种学习和锻炼方式用于教学工作中,教孩子们学习一些古诗词吟诵的知识和方法,以培养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也希望自己能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尽一份力,无愧于一个语文教师的职责。
        3、在鼓励小学生读书吟诵时,一定要教给孩子们正确的发声方法。扯开嗓子吼叫,声嘶力竭地抢答,滥声滥调的表演都会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很多学生小小年纪,声带就受伤沙哑起来了。引导孩子修身养性,保护嗓子,发出最美读书声也应该是古诗词教学中不容轻视的重要内容啊!
        总之,感知作者;了解背景,诗词格式、韵律,表现手法等相关知识;理解内容;结合想象感受"意象美";在诵读中,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诗词情感;以及读书吟诵等发声方法的指导;都应该是古诗词教学重点关注的内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负起责任,做真正的优秀文化传承者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