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化”新教育理念探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周仕清
[导读]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通过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不断提高写作文的效率。其实,每个人的文章中都或多或少的包含着自的生活经验,初中学生同样也不例外,他们感觉到作文难写,尤其是在考试中生硬凑字数的现象,都是由于在生活中缺乏一定的生活现实经验,而导致脑海中缺乏灵感和素材。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走进生活,通过对身边微小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或者帮助父母共同完成家务事,都是可以不断积累自己生活经

周仕清   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民族实验初级中学  444324
【摘要】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通过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不断提高写作文的效率。其实,每个人的文章中都或多或少的包含着自的生活经验,初中学生同样也不例外,他们感觉到作文难写,尤其是在考试中生硬凑字数的现象,都是由于在生活中缺乏一定的生活现实经验,而导致脑海中缺乏灵感和素材。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走进生活,通过对身边微小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或者帮助父母共同完成家务事,都是可以不断积累自己生活经验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040-02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习中能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而初中作文教学则是为了能够锻炼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能力,能够把在语文学习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去,并且能够在其中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作文是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语言能力的表现。而往往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往往存在客观性,作文写作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技巧性,其次要求学生把好词佳句生搬硬套到自己的作文中,这样的写作方式往往缺少作文写作的灵魂,学生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在作文中凸显不出来。为了能够提升学生作文写作的真实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寻找一种贴近生活化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本文就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如何生活化作简单的分析概述,促使学生能够找出适合自己作文写作的一种生活化作文教学。
        一、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堂,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的写作素材
        新课程背景下,身为一线语文教师,不仅要革新教育观念,更多的是要思考语文人才的培养,思考如何优化语文课堂资源,提升课堂效率。“语文课最基本、最核心的是让学生获得一种谋生的能力,获得一种为社会服务的能力。通过语文课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够谈得上更高级的要求,比如说素质教育,审美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等。素质教育是融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语文尽管可以比较多地承载素质教育的功能,但它最核心的部分是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我们不能把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资源,学生的生长环境、学习生活、成长经历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其实,生活的过程就是人文知识学习的过程,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作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是语文课极好的学习素材,学生易在其内容产生共鸣,使原先“纯而又纯”的课本教学“鲜活”起来。让生活中的事例来充实教材内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我们要精心捕捉学生身边发生的一件件实事、每一个细节,适度丰富课堂教材,使教学更具生活化、时代性,更有利学生的内化。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克服脱离学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我尽可能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朱自清《背影》一文曾感染了无数读者,其主要原因是作者将父亲放在那个祸不单行的背景之下,为下文写父亲肥胖的身子爬过车站的月台买橘子的背影作了很好的铺垫,才使得父亲的背影起到了令读者终生难忘的艺术效果。可以以此为启迪,引导学生随时随地留意生活的点滴,捕捉周围感人的生活片断,注重生活素材的积累,将细节描写自觉地运用于平时的写作训练,以提高写作水平。
        二、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打造生活化作文写作的人文环境。
        营造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的人文环境,创造凸显语文底蕴的文化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在耳濡目染中自然而然地感知语文知识,润物无声地接受语文之美的熏陶,这是无声却又最为有效的语文教学。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大课堂,学生置身其中获得直接的感知、启发和语文素养的提升,这是有声教育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在生活中的深入落实。


比如,目前学校十分重视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我们不妨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学校历史的资料,学校办学方面的特点、成就等,发动学生来给教学楼、办公楼、校园园区、道路等命名,并从中选择一些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历史底蕴、精神境界的命名,这有利于学生随时随地汲取精神食粮。同时,可设置校园文化艺术长廊,发动师生共同参与,拟写对联,创作诗歌书画,让学生步入校园就仿佛走进了艺术殿堂,升华自己的知识视野和思想境界。此外,教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对学生影响最直接的地方,教师和学生可一起为班级布置一个适合阅读的“书吧”“读书手抄报专栏”,让语文知识在这里像花朵般散发出馨香。
        三、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锻炼作文写作能力
        提供给学生丰富地写作素材是初中作文教学的关键保障。在实际教学中,无论语文教师将作文的教学理念给学生讲解的多么彻底,但学生如果不将这些理论很好地应用起来,那么作文教学就没有得到应有的目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展开实践活动、丰富活动环节,为班级学生设计一个共同的作文主题,比如“一名记者要去采访一位重要人物,首先要设计出采访的提纲,然后对这位人物进行实地采访,同时记者要从多方角度去了解人物的过往事迹,在具有充足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写作。”在教学中也是这样的。通过这种形式的写作,使学生的作品都具备真情实感,同时也能在其他同学的作文里,发现自己作文的不足,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生活化。
        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语文教材内容上涉及到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科技等知识领域的方方面面,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探究、体验的机会。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生活实践中主动探索、动手实践,提高了能力。如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记录自己最关注的新闻;观察大自然中的某种现象,写观察日记;了解某种产品的性能、用途,学写产品说明书、广告语;阅读课外读物,做读书笔记,办手抄报;背诵经典古诗文,在班上举办诗文朗诵会;练习书法,在班上举办书法展览;收集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春联、民间故事,在班上交流;走上街头,查找纠正街道两旁的错别字;搜集本地文化、资,关注家乡历史及发展等等。这样的课外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又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
        四、设计生活化语文作业,开阔学生生活化语文作文写作视野
        设计生活化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提升语文实践能力的同时增强人文素养。比如,在教学郑振铎先生的《猫》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1)生活中,你是否也错怪过别人或者被别人错怪过?请把事情的经过讲出来给大家听一听,并以“如何减少彼此间的误解”为题开展小组讨论,然后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500字的作文。(2)请用作者的口气为第一只小猫写一段悼词。这样的生活化作业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再如,执教《济南的冬天》后,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一项“关于家乡的冬天”的家庭作业,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家庭所在地冬天的气候特点,然后与济南的冬天进行对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济南冬天的“温晴”,更加形象地领会《济南的冬天》所描写的阳光朗照下的小城、薄雪覆盖下的山、暖和绿的河水等。
        综上所述,我们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之中,我们要以学生们为主体,注意学生们对写作文的态度和情感,努力激发他们对于写作的兴趣,让他们发现生活之中的点滴小事,以生活为参考进行写作。平时的生活中,让学生们增加阅读量,从而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同时传授一些写作的技巧。这样,他们就会有了独立创作的意识,注重在生活和阅读中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不在恐惧写作。能够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突出写作中心和主题,合理的安排文章叙事的先后和详略得当,条理清晰表达自己的情感。
参考文献:
[1]薛静.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作文能力培养和提高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8(28):18-19.
[2]吴亚芳,浅析初中语文教学针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11).
[3]李群,吴明发.初中语文应用写作信息教学改革初探[J].时代文学,2008,(06).
[4]姜葵.谈谈网络微博评论的写作特征、传播的效应和写作要求[J].考试周刊,2011,(60).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