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转变观念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和能力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18年11月刊   作者:徐继艳
[导读]
徐继艳    黑龙江省尚志市亚布力林业局第二小学
摘要: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汉字不仅仅是书写的符号,它本身还具有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还要善于引导,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学生间互相交流独特,有效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走向生活空间,在实践中完成识字任务。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与同学合作交流、勤总结识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汉字不仅仅是书写的符号,它本身还具有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不仅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识字潜能,还要结合课外阅读的收获,让每位学生都爱上识字,是每一位教师的任重而道远的责任。那么,教师应怎样转变观念,重视识字方法,来提高学生自主识字兴趣和能力呢?
       一、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往往只追求识字的数量和速度,从而使识字的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的识字兴趣也会随着长期处于紧张的记忆而产生疲劳。同时,不良的情绪会给学生带来消极,被动。如果学生们只是被动地学习识字,不仅达不到良好的效果,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 因此,教师必须在小学低年级通过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识字教学氛围和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识字活动中体验快乐,也使识字变为学生的主动行为。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识字部分的编写体现了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主动学、玩中学的意图,使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学习拼音和认识汉字。教材中还安排了多样的识字游戏,每一单元都增设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读一读,记一记”等内容,这些学习材料的安排更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识字,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收获。
       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文字的奥妙和精深。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观看生动,活泼的,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让这些书写符号变得有生命力,使学生更能透彻地了解汉字的深层意义,让识字教学多些文气,增加育人的功效。如: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的《古对今》一课,文中即有古诗文的对仗和压韵,又体现了儿歌节奏感强,易诵易唱的特点。在文中“晨对暮”一句教师为了让学生不仅识记“晨”和“暮”的字形,还要对字义有所了解,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出示“旭日东升”和“夕阳西下”两张图片,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分辨出“晨”和“暮”所表示的时间段,更加深了“日”字在这两个字中所占的位置,再加上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学生也融入学习的情境之中,他们的主观感受也有所提高,学生的情感参与度也达到了高峰。其次,要不断改进和探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快乐魔方”、“蝴蝶戏花”、“巧配对”等。将这些游戏融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汉字的乐园,必将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识字意识和兴趣。


       二、教师要善于引导,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
       虽然教师不能替代学生学习生字,但可通过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方法鼓励学生灵活记忆。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识字方法,对课文中需要会认的生字不要提高难度,不要对复杂的结构和笔顺做过多的讲解,只要求学生能够口头组词,或是能说一句通顺的话就可以了。对于要求学生会写的字,教师要注意学生书写时的笔顺,书写时要达到美观的要求。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创造自我独特的识字方法是极其重要的。例如:引导学生利用拼音识字、借助插图识字、歌诀识字。指导学生利用偏旁、字的间架结构、形近字、多音字、利用熟字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提高识字的数量。同时,在识字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利用象形文字,会意字,形声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的形式,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从而去自主地识字。每个出现在教学中的新字,教师可以问学生:“你是怎样记住这个汉字的,你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识记这个生字的方法吗?以此来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各种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意识。同时,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好的识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能够适时指导,学生就能在已有的识字基础上自发地创造出更有利于今后识字的方法。
       识字始终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涯。 教师应该创造各种形式和方法, 在特定的教学中有层次,有梯度的识字,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真正做到“字在词中,句中有词,文中含句”在语言学习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自己的兴趣去记忆的字词是牢固的,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还要与认识事物相结合,也就是“实物演示法”识字,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发展,提高对世界的认识能力。
       三、引导学生走向生活空间,在实践中完成识字任务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个体得到发展的源泉,学生的生活离不开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迈入广阔的世界,汲取各种信息,拓展想象的空间。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汉字。如在“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内容的设置,让学生尽量做到:见字会读,见句成诵。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将课堂上获取的知识,运用到课外,运用到生活。
       家校联合,共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举办“每天读书半小时活动”。在班上定期召开“读书会”,增加学生的课外的阅读量,通过课外阅读来促进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校园文化,廊道文化。利用广告牌,商标识字。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认同班同学的姓名,孩子记住这个类的名称后,可再记别班同学的名字。利用实物进行识字,让学生通过日常购物来识字,在教室布置识字园地,同学之间互相识字,多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在班内定期举行“我是识字小达人”的评比活动,教师更要适时的给予表扬。
       给学生一个自我提高的空间,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条件。给学生宽松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去安排,积极主动地识字。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与同学合作交流、勤总结识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从福 《生物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素质潜能》中学生物学 2015
[2]颜冬梅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 教师 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