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中让我们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耿甜甜
[导读]

耿甜甜   石家庄市阳光小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067-01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是美国卢森堡博士发现的一种沟通方式,依照他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这个他就是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全书围绕这四个要素展开论述。书中的某些论述引发了我的思考,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生活实际情况反思自身不足之处,期望在书中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首先,我比较有感触的是观察部分。这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我自认为自己会观察,但通过阅读发现,我说的“观察”并不是真正的观察,是评论。书中作者说要将观察和评论区分开。如果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平时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属于大大咧咧的类型,对人没有坏心,但我有时候能察觉到自己说出口的话会造成谈话氛围的尴尬,我也在事后常常自责自己说话不动脑子。偶尔还因为怕自己说话不合时宜,有时候会刻意少说话,但与人沟通的实质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通过读《非暴力沟通》,我发现了我沟通中的问题,那就是缺乏观察,更准确的说是把观察和评论混淆了。
        深究其原因,我个人觉得是自己在生活中更关注了自身的感受,从自我感受出发来谈论话题,缺少对周围环境变化的认知。例如说话前可以留意场所中的环境,像物品的摆放是否有变化、有无他人在场等细节问题,还可以观察一下谈话对方的神态、回想最近这两天对方是否发生了特殊的事件等等,根据观察的结果可以更好的推断对方的心态和体会对方的处境,这时再来与对方说话,说的话可能会更好的让对方接受,也避免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处境。
        另外,我的观察表达也是需要改进的。我的观察表达就像作者说的大部分其实就是评价,比如我常常脱口而出的表达会是“你很少理解我”、“你太大方了”等等这些句子,其实这些是我对对方的评价,而不是观察。,观察是语言是这样的。比如“我最近组织了三次活动,每次你都说你不愿意参加”、“当我看到你把吃午饭的钱都给了别人,我认为你太大方了”。看到真正观察的语言,我发现我自己的观察表达确实存在问题。我会在之后的生活交流中,特别注意自己的观察表达。



        另一方面,本书的第九章 爱自己中我看到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这一方法。分别又有三个步骤。第一步,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那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他们列在一张纸上。第二步,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第三步,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     )是因为我想要(        )。”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工作本身就繁琐又忙碌,同时我对自己的自我要求较高,所以总是觉得生活和工作分不开,每天忙忙碌碌,这样持续一段时间,我就会感到身心疲惫,自我调适一段时间,有重新开始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恶性循环让我的生活幸福感不高。看到这个方法后,我决定根据作者提供的步骤来尝试着改变我的生活,舍弃一些不重要的内容,让生活变得简单轻松起来,也让我的生活更具幸福感。期待我的生活会发生美好的变化。
        读完最后一页,当我合上这本书时,我想能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老师,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这是什么意思呢?当我翻阅这本书的后面内容时,尤其是马歇尔博士与别人谈话的实例,我越觉得马歇尔博士与他人的对话技巧特别像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即当你说出自己的想法后,苏格拉底会通过追问层层剥开不相关的内容,最后直达你想法背后的核心思想,最终让对方更清楚自己内心真正想法是什么。我边读《非暴力沟通》边想如果我在生活中也拥有马歇尔这样一位老师,在我做事的时候能够指点我,让我更完美的处理好与周围人的关系那该多好啊!但我也知道这是不会实现的,马歇尔博士不能出现在每一个有求于他的人身边。通过这本书,我们学习到马歇尔的谈话技巧,最终成为自己的老师。比如在自己谈话前,自己要注意提醒自己先观察一下周围的环境和对方的状态,说话前我再提醒自己注意说出观察所得,而不是评论。面对多种工作摆在眼前时,我用“选择做”来代替“不得不”等情况,减少自身的心理压力。从阅读中我发现,如果我们要遇见更美好的饿自己,我们就要深挖自己,让自己成为解救自己的那个人,不仅生活上要自食其力,在精神上也是一样。
        最后,通过阅读《非暴力沟通》,我还感受到爱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我们在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们的情绪也会起起伏伏,但我们看到马歇尔博士不管论述任何问题,身处任何危险的情景,他都怀着一颗怜悯慈悲的心。所以我们也要适时的调整自己,允许自己悲伤,但依旧要爱生活、爱周边的人,更要爱自己,自己开心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就是我对《非暴力沟通》的几点理解,受我自己思想深度的限制,可能理解的比较浅薄,之后的生活中还会多次翻阅,反复回味,从中汲取更多营养,让自己在阅读中遇到更美好的自己。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