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刘慧
[导读] 高中历史中材料解析题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生答题的方法和技巧会对其成绩有直接影响。但是当前学生对该类试题的解析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在比较类、特点类、启示类等材料解析题中,常常出现对材料理解不透、答题无从下手的问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使其能够运用正确的方式答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文章就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进行了探索。

刘慧   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第一中学  654400
【摘要】高中历史中材料解析题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生答题的方法和技巧会对其成绩有直接影响。但是当前学生对该类试题的解析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在比较类、特点类、启示类等材料解析题中,常常出现对材料理解不透、答题无从下手的问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使其能够运用正确的方式答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文章就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答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061-01

        高中历史学科题目设置中,材料解析题占据着较多的比例。通过对当前学生对该类型试题的分析中得出,很多学生在材料解析题的解答中存在审题不明确,审问理解不透彻,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题过程中导致答案逻辑混乱等情况。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效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不同类型题的解题方法
        (一)特点特征类设问题题的解题方法
        特点特征类的解析题通常答案都比较精炼,对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能够从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提炼材料和概括信息的能力。历史发展无论在哪一个阶段都有共同的特征,可以指导学生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外交等方面进行分析[1]。比如针对明清时期,政治上可概括为皇权专制从顶峰到走到衰败;经济上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思想文化方面是开始出现新的思想,君主专制思想受到批判等等。教师可以根据某个历史阶段的现象特征去设置一些问题,比如跟经济有关的从生产力、经营方式等方面去分析问题;跟政治有关的则可从社会矛盾等方面进行分析等等。针对历史事件的问题则需要从时代的特点进行分析,比如事件原因、过程、结构以及影响等等。
        (二)比较类设问题的解题
        比较类的设问题有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即指向明确。在该类型题目的解答中,需要从宏观的角度,找出相同点对比不同点。通常该类型的题目会直接给出需要比较的不同角度,给出比较对象,学生需要从材料中找准比较对象,利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概括[2]。一般情况下学生只要能够掌握一些特定的技巧就能对该类型的题目进行有效解答。如在比较历史事件中,可从事件发生的背景、方式、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比较历史人物时可从人物所在的时代背景、思想、历史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在该类型问题的解答中,要注重突出对比性,从材料中准确找出关键词。
        (三)启示认识类问题的解题
        启示认识类的问题比较常见,需要学生能准确仔细的分析和把握好材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解读能力与提炼结论的能力。该类型的问题通常有针对某一个现象谈启示,通过一个问题推及到另一个问题上谈启示,以及借助国外经验谈启示。在该类型设问题的解答中,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层面上去分析,从成功中借鉴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同时还需要注意,解题过程中的答案,与设问之间的协调性,要围绕着材料进行解答。



        二、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
        (一)认真审题
        在解题之前应明确题意,这是正确解题最基本的条件。在解题前应认真阅读,将材料理解透彻,不能过于跟着感觉走,凭着想象去解题。在材料阅读的过程中,首先泛读一遍,即先掌握材料的大意。了解题目中给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等等,同时还需要注意材料段落之间的联系,把握材料给出的核心内容。其次要精读,将材料读透彻[3]。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做到具体材料具体分析。比如像文言文的材料,应字字斟酌,掌握其中的本义,同时要审读设问,从材料中找到问题信息,根据设问要求找到解题的切入点。最后在阅读时,还应注意提示性文字的出处,有些说明性的文章能够从中反映出时间、作者以及背景等相关信息。
        (二)联想归类,找出联系
        材料阅读之后需要找出其中的联系,通过对教材的回顾,判断材料观点正误。首先要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在材料题的解析中,一般每一个题都会有一个中心点,即使给出的材料观念是相反的,但通常也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设计的,因此在解题时应先找出材料的中心,并围绕中心确定其涉及的相关内容,通过对教材的回顾找到解题的方法;其次找到材料与教材之间的联系。虽然材料解析题有其自身独有的‘新’特点,但是它仍旧是围绕教材展开的。因此在解题的过程中,应将材料中的重点信息,对应教材中的史实和观点等,从而确定给出的材料,与教材中的哪一个章节相关联。通过这样的方式明确解题的方向。再次要找出材料与设问的联系,明确设题意图。材料解析题的另一个典型特点是史论结合。也就是说想要对解题有正确的结论,就必须深刻理解材料,挖掘材料。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应带着设问去读,从材料中找到结论信息,或从材料的字里行间中获得在阅读时被忽视的一些重要信息,通过对信息判断和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最后,要做出不同解析题的不同要求。在近几年高中材料解析题的分析中,其设问的解答主要分为三种方式,一个是层层发问,逐层诱导,一个是归纳评述论证,一个是需要表述成文的材料题。在解题时弄清设问要求,才能在答题时避免失误。
        (三)史论结合完美答题
        在答题时应注意以下技巧,首先要按照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要考虑答案的针对性和具体性。由于材料解析题中有多个问题,而每个问题都有具体的指向,因此在答题时需要结合材料要求去组织答案,同时可根据分值确定答案内容的详尽情况。其次在答题时应坚持根据史料确定结论。在题目设置时,命题人有时候会为了体现出自己的观点,应用一些与教材相悖的观点当做材料,目的是考察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创新的意识等。因此在答题时应突破思维的局限性,根据具体材料的要求,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最后需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观,在材料阅读过程中能准确辨别对错。由于引用的材料大多数都是原始的材料,不可避免的会带上一些比较落后的观点,因此在解题时应按照正确的观点去辨析。
        总结:历史学科有较强的人文性、综合性以及时间性等特点。新课改推进的过程中,对学生解析材料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注重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历史知识技能的提升,指导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技巧,通过有效训练促进学生解题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兴斌.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命题特点与复习方法[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22):60.
[2]辜久林. 高考材料解析题中材料的量化研究——以2010—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03):65-69.
[3]姬长江,李晓琳. 阅读习惯对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影响与培养对策[J]. 中学历史教学,2018(02):6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