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前儿童德育教育的意义及方法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张静
[导读]

张静   新疆哈密市第三幼儿园  新疆  哈密  839000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058-01

        学前教育主要是针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工作,通常指儿童三岁到六岁之间,处于对周围事物好奇的阶段。据相关研究分析,在幼儿时期也就是三岁到六岁这一段时间,是幼儿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培养工作的基础阶段,这一时期接触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对学生今后的人生都有一定的影响,在这一时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引导幼儿掌握一些必备的德育知识,有助于幼儿从小就有一个好的习惯,让幼儿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改变,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习惯,同时能够培养尊重他人和乐于助人等良好品德。
        一、学前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是国家教育的根本所在
        重视幼儿的德育教育,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教育传统。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把品德教育放在了首位,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作为最基本的教育目的。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的每一代领导人都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可见从古至今人们都很重视对品德的教育。
        (二)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需要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时代需要现代社会人才,而现代社会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品德,较高的智能,强健的体魄,较高的审美能力,还应该具有开拓、创新、坚毅、勇敢、自主独立的个性。幼儿教育是幼儿接受教育的最初场所,要想幼儿将来成长为有优良品德的人才,就要从小抓起、从基础抓起,既要教育培养幼儿学会观察、分析、思考,又要重视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幼儿和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德。
        试想: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只想着自己的得失,那么他绝不会为了祖国、为了社会主义事业而付出努力、辛劳。答案是肯定的:绝对不会。
        (三)是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集体情感的需要
        在幼儿的心目只有爱妈妈、爱爸爸等亲属,还没有爱祖国的认识,这就要靠教育者有机的灌输。只有让幼儿从小把“祖国母亲”铭记在心里,才能使他们成长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接班人,所以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是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爱父母、爱家庭扩展开来,爱周围一切美好的事物和人。
        (四)是孩子健康成长和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
        现在多数家庭都是4+2+1模式,即四个老人、父母二人加一个孩子,孩子得宠的程度可想而知。这种家庭模式使许多的幼儿在行为习惯上多表现为没礼貌、任性、自私、说假话、行为的无拘无束、遇到困难或者得不到满足时大哭大闹等,俗称为“熊孩子”。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利幼儿的健康成长。良好的性格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心理动力,可使幼儿按自己的需求去感知事物,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干扰;勤奋的性格,能促进幼儿在体力、智力等方面得到锻炼。
        二、学前德育教育的实施方法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的教师。所以父母及幼儿身边的亲人一定要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以身作则。作为教师更是要为人师表,做好榜样,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合格人才打好基础。


一日生活皆课程,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幼儿勤学好问、文明孝道、互帮互助、爱劳动等好的习惯,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与同伴友好沟通与交际的能力,引导幼儿关心和爱护身边的亲人、同伴,爱护环境卫生,爱惜公共财产,培养幼儿不打人、不骂人、不无礼取闹,感恩、助人、谦让、宽容、自省、自律的良好品德。
        (二)围绕主题活动进行专门的德育教育学活动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育活动是琐碎的,要把这些琐碎的教育元素链接起来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专门的德育教育。
        比如:开展“我爱妈妈”主题活动时,要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爱妈妈?是因为妈妈给了幼儿宝贵的生命,在生活中对幼儿细心的照顾,这些都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进行详细的叙说。
        (三)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因素
        《幼儿园指导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
        比如:小朋友可以自己用小汤匙吃饭、可以自己洗脸洗手,午休起来自己穿衣服、叠被子等等。初期可以利用奖励和表扬的方法要求幼儿,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不仅手变巧了,小脑袋瓜子也变灵了,每天的劳动习惯也就养成了。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当中,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利用节日节点渗透德育教育
        我国的文化历史悠久,许多传统节日都有教育意义。如“三八妇女节” “五一劳动节”“中秋节”“重阳日”“十一国庆节”等等,幼儿园在欢度这些节日的时候要抓住节日的文化价值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抓住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的时机结合德育教育,不仅丰富了幼儿的节日庆祝形式也加深了幼儿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以这样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幼儿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培养思想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五)优化德育教育活动,使幼儿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人
        在开展幼儿德育教育活动时,不是要单纯给幼儿灌输道德知识,而是要在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究性、终身发展的能力,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做人与处世,要让幼儿在实践和亲身体验中获得有益的社会知识。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参与游戏、情境表演或者幼儿主体参与的其他活动方式,鼓励幼儿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人,让幼儿体会到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的乐趣,这样幼儿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人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有助于幼儿将外在的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家、园、社区“三结合”,形成德育教育网络体系,注重品德教育的一致性
        幼儿接受德育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不能单靠幼儿园达到教育的目标,还要通过多种方法和形式,及时把德育教育信息内容、教育活动安排以及家长需要配合的任务等及时传递给家长,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工作安排和进程,积极主动配合,共同做好幼儿的品德培养教育工作。对于家长宠爱孩子而常常忽略的一些方面,及时提醒家长,用正确的言行引导幼儿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言行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幼儿园、社区和家庭教育要相互一致、相互配合,形成有效的“三结合”德育教育网络体系。同时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利用节点对幼儿进行尊老、敬老的德育教育,比如:重阳节请老人和幼儿到社区共同参与联谊会等形式。教师和配套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社区做好调节作用,使幼儿从小建立并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为今后很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起步时期和主要场所,幼儿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幼儿园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幼儿克服缺点、发挥优点,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奠定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坚实的、良好的基础,使他们能够在将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担当社会的责任,做一个有益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