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重视在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展示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韦达森
[导读] 创新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对所学知识和经验的运用,以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综合运用,来探索新的规律,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思想和方法的一种思维方式。数学思维具有无穷的威力,具有令人醉心的魅力。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是把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高标准,现代化综合型,创新型人才。逻辑思维及掌握知识的灵活程度逐渐受到数学教学的重视,在这个背景下,本文阐述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以及

韦达森   南宁市友爱南路学校
【摘要】创新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对所学知识和经验的运用,以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综合运用,来探索新的规律,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思想和方法的一种思维方式。数学思维具有无穷的威力,具有令人醉心的魅力。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是把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高标准,现代化综合型,创新型人才。逻辑思维及掌握知识的灵活程度逐渐受到数学教学的重视,在这个背景下,本文阐述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重要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056-01

        一、数学创新思维的含义
        创新原意有三层含义,一,更新。二,创造新的东西。三,改变。对创新我们有多方面的理解,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叫创新,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叫创新,想别人没想的东西叫创新。但是创新不一定非得是全新的东西,旧的东西以新的形式包装一下叫创新。旧的东西以新的切入点切入叫创新„。而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其实质是求新、求异、求变。在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创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这里的创新,一般是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即只要是思维的结果具有创新性质,则他的思维(过程)就是创新思维,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建立新理论,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对一切正常人来说,都是可以产生的,对于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和发展的总趋势就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一)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二)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培养扎实的基本知识
        扎实的基本知识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最大前提。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最基本的知识学好了,才能有能力去探索更深奥的知识。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需要扎实基础的学科,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从何谈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课堂上。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去让学生们吃透理解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但是往往来说基础知识对于学生又太过于枯燥,很多学生不愿意用心去听。所以说老师们要精心设计课件,开展一些趣味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让他们吃透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喜欢去学习数学。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灵活的习题去锻炼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在解题中更加扎实的掌握知识。具体做法是:1.针对不同的知识,可以有针对性安排讲课说课方式,便于学生接受理解;2.在每节授课结束后,向学生发问几个简单问题,或者课后布置家庭作业,便于学生找到自己不懂之处,进行巩固;3.在一周学习之后,对学生进行周测,来查缺补漏这一周所学的知识。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质疑求异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既有的知识和权威流行的讲解,不是简单地接受与信奉,而是持批判和怀疑态度,由质疑进取而求异,才能另辟蹊径,突破传统观念,从而有所新发现。尽管有时学生提出的不一定完全正确,但作为教师必须对他们敢于提出新见解的精神给予肯定和鼓励。数学史上许多新的突破便是在质疑中产生的,比如无理数的发现、非欧几何的诞生即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善质疑,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差异,精心安排,科学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学到质疑的方法。其次,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使课堂形成一种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热烈气氛,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生动活泼的探索。
        (三)加强思维广阔性和发散思维训练
        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是需要多种角度和层次的知识联系,指引学生研究和讨论,最后得出答案。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渴望进行兴趣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出高低适当的问题,即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又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集中对学生进行发散型思维的训练,根据相同的问题或者知识点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对散乱的知识和概论进行总结。结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弄清楚知识之间的关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如说,一道题可以变成多道题,一道题可以有多种解法这样的形式体现数学的逻辑性、综合性,通过归纳和整理激励学生的动脑能力,探索和发现精神。因此,必须要重视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和深化。
        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渠道,其主要途径是要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提供机会,把思维训练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融入到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参考文献:
[1]李翠玲.浅谈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培养路径[J].家长,2020(23):55-56.
[2]朱磊鑫.浅谈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8):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