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古诗词教学模式微探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卢华艳
[导读]

卢华艳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第一小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090-01

        古诗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简洁、抒情、篇幅短小而丰富,无论是表达形式还是内容涵义,都离现代小学生的切身实际较远。长期以来,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思路一般是“讲→读→析→背”,只注重讲解注释,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情感智力、审美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枯燥无味的咬文嚼字中,体味不到我国古诗独有的韵味、意境和美感。所以,如何将“古味”上出“新意”来,一直是困扰我们小学语文老师的难题。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多媒体技术进入我们的课堂,其广泛、快捷、互动、多元等优势,为古诗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实践证明:巧用信息技术进行古诗词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更加开放、民主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在自读自悟、自主探究、自我体验中感受古诗的美,是创新型的古诗教学模式。以下是本人在互联网背景下古诗教学新模式研究的一些体会。
        一、借助网络,创设学境,自读自悟,感受古诗意境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展现的是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画面,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但由于古诗的美是借助精练短小的语言文字间接表现,小学生要凭借他们浅显的生活经验,借助语言符号把作品中的形象具体化,这对于以直观性和形象性为主要思维特点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较高的要求。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借助网络优势创设良好情境,激发情感,再切合时机地应用多媒体网络,通过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等手段,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自读自悟中初步整体感知古诗的美。
        1.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在教古诗《望庐山瀑布》一诗时,让学生在网上自己搜索有关庐山瀑布的资料,很多学生都找到了令人赞叹不已的庐山瀑布的美丽风光。由于一开始使用电脑网络的资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诗未讲,情已入,学生的求知欲很强,整节课学得积极、主动。
        2.凭借信息,自主感知
        信息是学习环境中最主要的资源。它负责向学生提供要学习的领域知识和教学材料。如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典故趣事、古诗范读等资料。通过让同学们自己查阅有关资料,自主感知古诗的画面美。然后汇报所查阅的资料。为学生迅速、正确地理解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
        3.解读诗意,抽象感知
        在良好学习氛围中,学生产生了进一步深入学习古诗的愿望。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借助网络提供的辅助学习资料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并将自己对诗的不同理解、感知利用网络的交互、展播功能与同学们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在相互交流、补充中完善自己的理解,在展示成果时体验学习的快乐!
        二、依托网络,领悟意境,品读古诗,在自主悟境中欣赏美。
        “诗之美,美在其境”。如何引导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准确领悟意境美的前提是抓住诗句中关键字词的讨论,品味领悟诗意,这是教学中关键的一步。而网络的高交互、超链接功能可以对那些重点、难点的词句进行链接,能够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打开自己不懂的字词,细细品读,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依托网络,充分展开自主学习,体会诗人的感情和用词之精妙。
        1.依托网络,自主探究入诗境
        在教学《青松》一课时,我借助媒体,展示符合诗歌意境的相关画面,期间配上合适的音乐,学生看了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动听的声音、音乐,青松那种坚忍不拔,迎寒挺直的高尚品质定然会深深扎入心里,这样,学生对青松的敬爱之情就自然萌发了,对青松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了。
        2.合作学习,想象延伸进诗境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精心设计思考题与讨论题,给学生们提供一个热点,让学生在协同合作中更深层次的进入诗的意境,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同时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精心点拨精要之处。让学生学会品味,鉴赏领悟诗的意境。
        三、利用网络,烘托意境,吟唱古诗,在自我体验中表达升延美。
        1.烘托意境,吟唱古诗升华美。
        感悟古诗后,教师利用网络整体呈现的功能,将画面、文字、音乐有机组合,让学生在音乐渲染烘托的氛围之中自由吟诵。学生将自己的理解、想象、情感融入反复吟唱之中,与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陶冶了情操;在吟诵中,学生汲取古诗精髓,领略其深刻底蕴,使古诗的美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升华,整个课堂成了一个释放活力,舒展灵性的舞台。
        2.拓展延伸,积累知识创造美。
        学完古诗,在已学古诗的基础上利用信息资源库中与诗歌有关的资料,适当给予学生一些补充、延伸,加大学生学习诗歌的力度,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一方面巩固学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古诗词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型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思维的创新,审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