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英语教学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陶玲
[导读]

陶玲   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088-01

        2001年提出新课程改革,2003年之后全国各地区开始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15年后开始推进新的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课改工作在不断推进,教育导向也随之更替——强调从知识培养过渡到能力培养再到如今倡导的核心素养培养。课标在一次次引领着教育者探索教育真理的方向。
        新高一是初高中重要的过渡阶段。在英语学习上,学生会面临诸多方面的变化与挑战。一方面,由于环境和心理的改变,学生需要正确的心理引导以一种轻松积极的心态适应全新的周围环境。另一方面,由于高中英语教材难度增加、教学进度加快、教学任务变多等客观因素,学生则有可能因为在衔接过渡阶段“欠账”,未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学习策略,从而导致“两极分化”的现象。所以,在高一过渡阶段,英语教师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与学科自信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以下是我个人践行的具体几个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
        一、多鼓励,少打击
        从初中迈入高中,对学生而言,这本身就意味着人生又迈向一个新的阶段。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需要在高一完成自我认识和定位的调整。在这个时期,他们更加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肯定来辅助形成积极的自我定位。所以,教师在这个时期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鼓励的眼神和肯定的表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变换方式的对学生回答给与积极的反馈语,这些反馈可以来自教师本身,也可以是班级同学。在课后,及时找学生交流共同发现其自身优点。除此之外,教师应利用作业批语的机会和学生进行另一种形式的交流。总之,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帮助学生点燃学科兴趣,增强自信力,让这种新起点的仪式感维持的更加持久,让学生从内心肯定自己“我是好的”。
        二、养习惯,重方法
        学生需要在高中逐渐培养起自我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要不断去发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和特色。教师应多在教学过程中或系统地传授、亦或是分散地渗透学习方法,把握好“鱼”与“渔”的标准。我会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根据学习内容和重点,合理计划安排预习和复习。让学生学会整理归纳笔记,用不同颜色标注突出重难点。


在认知策略上,我比较注重学培养学生对关键信息的获取能力,包括对阅读篇章的预测和理解、对篇章大意的快速浏览理解、对具体信息的扫读获取,对语句段落间内在衔接。在情感策略方面,我建立了英语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自己的领头羊,有比拼对象,自动构建起主动积极快乐的学习氛围。从老师到科代表到小组长再到组员,从听写背诵到作业笔记层层把关,在合作中学习,在分享中进步。
        三、夯基础,抓碎片
        立足教材,夯实基础是高一英语教学的出发点。深入浅出,由表及里。教师在备课时要尽量周全,在授课时要繁中取精,凸显重点,强化理解。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释知识点,用贴切适宜的练习巩固知识点,用变化新颖的方式使用知识点。英语学习中有许多需要在理解中记忆,在使用中巩固的地方。这就需要学习者根据遗忘规律不断让知识点复现。也就是说,英语学习不只在课堂,还应利用碎片时间不断复习。擅于利用课前三分钟齐声朗读,课后组内督促背诵,以及早读、晚饭后听力时间等对知识再次强化,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努力打造英语使用环境。
        四、重成长,同进步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每一届学生的思维难免存有差异。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时时刻刻吸收新的知识、新的观念、新的教学方式、新的课程目标,加以研究,运用到我们自己的课堂中去,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以求教学相长。同时尊重学生的人格,作为孩子们的老师,我们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新生的教学中,我首先会去了解他们,尊重每一位学生自身在青春期成长中独特的个性和想法,以包容的态度去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思维,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求知路上扮演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始终保持对学生奋发向上的期待,保持一种主动热情的态度,创造一种充满鼓励与包容的课堂环境。这样就能在一颗心碰触另一颗心时,能够更好的交流,帮助学生在成长道路上不断前行,为他们的未来出一份力。
        新高一,新起点。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一项持之以恒的事业,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投入持久的爱心与责任心,我坚信它不仅仅是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需以自身正确的为人处事之道为学生们树立榜样。以敬业的精神、待人真诚和爱护他人的品格,引导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以整洁得体、沉着冷静、自然亲切,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舒适。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学的诱发、组织、辅导、调节、反馈等方面下功夫,使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形成促进学生学习的合力,让学生了解那些比较单调的学习过程的意义,变厌学为乐学,变接受为探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