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学案例使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贾涛
[导读] 小学教育阶段是孩子教育的启蒙性教育阶段,在孩子学习生涯里起着奠基性的作用。道德和法治这门课程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保障与指引作用,因而在教学中备受重视。为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高效使用法治案例,让小学生们树立法治观念,正面引导其思想发展,针对该门课程中使用法治案例教学方式单一,受重视程度低的问题,从灵活选取、使用法治案例,到结合生活实际使用案例,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后完善教学评价等

贾涛    修文县扎佐镇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教育阶段是孩子教育的启蒙性教育阶段,在孩子学习生涯里起着奠基性的作用。道德和法治这门课程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保障与指引作用,因而在教学中备受重视。为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高效使用法治案例,让小学生们树立法治观念,正面引导其思想发展,针对该门课程中使用法治案例教学方式单一,受重视程度低的问题,从灵活选取、使用法治案例,到结合生活实际使用案例,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后完善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使用法治教学案例的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法治教育;教学案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079-01

        引言:法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重中之重,是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国家普法的基础。所以在小学便普及法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举措。在教育部印发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在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的要求:初步了解认知基础性的法律常识与行为准则,侧重养成法治意识、培养遵法守法的行为习惯。但现实的小学法治课堂中,法治案例的使用一直止于表面,走形式主义。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高效使用法治案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法治教育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不被重视。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采取结业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试题相对简单。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对该门课程不够重视,上课不认真,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此外,学校与教师自身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不重视,更是法治教育教学的一大漏洞。教师习惯于给学生划重点,走形式主义,低效使用甚至不使用法治教学案例,使得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同时在该门课程的考核中,却又无法体现这一教学漏洞。此般教学难以正面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最终导致对小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失败。
        (二)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方式关系着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目前很多教师在使用法治教学案例时,仍采用刻板且单一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不允许交流讨论。这种模式隔离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被埋没,教师也无法启发学生思考。教师的教学枯燥无味,而学生们缺乏思考,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提不起兴趣,难以融入课堂,从而失去了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的目的。此外,学生们长期游离于课堂之外,难免会做出一些其他的事情,扰乱课堂纪律,从而再一次降低教学质量。
        二、法治案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灵活选取法治教学案例
        高质量使用法治教学案例的前提,是案例本身要通俗易懂,接近生活,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我们先来对比两个案例。
        案例一:十字路口处拥堵,一辆小轿车鸣喇叭催促前方车辆,然后进入非机动车道转弯,与对路车辆相撞。双方司机均受到不同程度伤害,同时加重了交通拥堵。
        案例二:在公交车站台,大家一拥而上,互相挤来挤去,反而耗费了更多时间。在工作人员劝导下,每一位乘客都自觉排起了队。车到站时,大家不再一拥而上,而是按照顺序一个一个上车,很快就都上车了。



        同样是有关公共秩序的法治案例,案例一就会让大多数小学生一头雾水,似懂非懂;而案例二贴近小学生日常生活,不仅容易理解,更能启发学生们思考,使其融入课堂氛围,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应该在生活中寻找案例,使我们的小学生找到和自己相关联的地方,从而对法治案例能够感同身受。此外,教师需在此基础上要灵活运用生活案例,删改、整理为符合小学生教学的教案,以便于在课堂上应用,从而使得案例教学的内容更加的生动。同时,灵活的运用法治案例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道德和法治这门课程产生兴趣,能够产生兴趣,才能够更好的去学习,才能从本质上提升整体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让学生参与法治案例的讨论
        仅仅为学生提供法治教学案例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让学生参与法治案例的讨论,强化小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在法治案例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们说出自己的生活中与该教学案例相关的事件,并对积极发言的学生进行表扬,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的法治意识。比如: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中虚假广告案例。
        案例:某学习机广告被工商部门认定为虚假广告。这则电视广告中含有“门门高分上名校”“内容好,成绩当然好”等不科学的保证。此外,广告中关于“某学生使用产品后成为学习状元”的内容,其真实性无法证实,构成虚假宣传,被处罚款五万多元。
        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虚假广告对消费者和商家分别有哪些危害呢?你能从这些案例中总结一下吗?
        《道德与法治》系列教科书中,这样需要学生讨论的法治案例不胜枚举。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分组讨论的方法,课堂上将案例展现出来,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自由的分析和讨论。讨论出的结果可以写在纸上,在规定的时间结束后,各个小组可以选出代表学生,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在每一组回答完毕之后,可以问问学生们,有没有什么需要进行补充的,在学生们全部回答完毕之后,教师就可以对每组同学的发言表示赞扬,给予评价,最后进行总结,说出正确的观点,同时应该与学生们的发言相呼应,增进师生互动与交流,进而将课堂推向高潮。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制
        教学案例的应用能够使得整个教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但是不管是怎样的课堂,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而,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进行教学评价。对自己课堂进行总结和反思。哪里能够激起学生们的兴趣,哪里使得整个教学氛围沉闷,对于教学案例的使用要进行客观的评价,案例的确对于课堂会起到促进的作用,但是我们仍旧要发现其不足之处,并且加以改正,从根本上杜绝可能出现的误差,对于学生们的学习状况也要进行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反馈是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鼓励。
        结束语
        在道德和法治的课堂上,在进行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法治的案例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们对法治的理解,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推进课堂的进行,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案例的真实性,要结合小学生门的生活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切不可盲目的选择,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的运用案例,让其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生活情景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 管嫣菁.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9(07)
[2]以教学情境引导道德自觉——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探究[J]. 邓博.  课程教育研究. 2019(19)
[3]情境教学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策略[J]. 胡明珍.  考试周刊. 2019(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