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郑秋丽
[导读] 创新能力是人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一种能力。一个孩子将来有多大成就,关键就在于他的创新能力如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 民族之林”。眼下,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正越来越重视。

郑秋丽   黑龙江省尚志市苇河林业局小学校
【摘要】创新能力是人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一种能力。一个孩子将来有多大成就,关键就在于他的创新能力如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 民族之林”。眼下,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正越来越重视。
【关键词】小学生;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7)6-0010-01

        当下教育现状:学生为了顺应应试教育,过多依赖老师和书本,缺乏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热门课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起来呢?
        一.摆正课堂教学中的“两主”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本条件。
        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要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这个关系,决不能颠倒其及位置,学生只有当了课堂的主人,才能体现主人翁精神,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调动起他们发挥创造能力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实施展创新能力的良好机会。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颠倒了“两主”的关系,更严重的迫使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养成思想上的依赖性,行动上的盲目性,认知方面的狭隘相,久而久之,是必然阻碍学生智力的健康发展的。我们认为一般的说应该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挥“多思”的能动作用,由学生主动回答出来,这样,即便于学生掌握,又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既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又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理解升华能力等得到相应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在驾驭教材的基础上又加以巧妙点拨,适当引导,既可以达到导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贯彻“两主”教学方针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体现。这样做,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思考方面多种多样,这本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
        二,培养自学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自学为主的原则,无论上哪一门课程,都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善于自学,多读多思,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初步领会课程内容的主要思想。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今中外自学成才者多矣。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课中学习或是课后复习,都要让学生以自学为主,成年累月地做下去,坚持不懈,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探求新知的良好习惯。写的过程当中,也会培养自己完全拼搏的学习毅力和创新精神,在不断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时,创新能力就随之得以提高,独特的见解便不断涌现。
        提倡学生以“自学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不光是显性的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在活动课教学中也应该如此。事实证明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是优势互补的。学生在显性课堂和隐性课堂中通过勤奋自学,老师的有益指导和教诲,技能有力地促进人才的成长,又便于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重视自学培养自学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自觉树立,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能产生推波助澜的能动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体内涵。
        教给学生知识不可能一刀切,不能搞统一的模式。在这个题上,“千篇一律”便成为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大敌。过去所谓的标准答案,确实束缚了学生的科学思路,严重制约了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发展,搞求同思维严重禁锢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只有从各个不同角度去看问题,认识理解问题,才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能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也必然会出现种种不同的观点,这样,学生对问题的实质,内涵与外延才理解的更深刻,更具体,更完善.运用知识时才能更恰当,更准确,更灵活。   
        求异,即意味着创新,它与“求同”是根本对立的。求异思思维的训练,不仅能使课堂气氛达到炽热化,而且学生的智力能力得以充分发展。因此大家都在动脑 动手 动口,大家都主动想方设法,如此所涉及的问题就会集群体智慧而顺利解惑。
        小组合作,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有力方法。学生把自己自学的成果通过小组交流分享给大家,同时大胆质疑,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讨论,动手操作,实验等等,在合作中激发潜能,探索未知的领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能培养求异思维,又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都得重视对创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放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基础上,现在为学生夯实了创新能力的基础,为他们长大担负振兴中华的重任,又提供了智力发展的先决条件。因为这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根本宗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只有让学生既具备创新精神,又具备了创新能力,才能把我们的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作者简介:
郑秋丽.小学六年级班主任,中教一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