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王建新
[导读] 初中物理的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其学科的严肃性让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困难。为了促进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教师在教课的时候可以结合物理实验,而且这些实验最好是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让生活走进物理的课堂,便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王建新   西安市第三十中学  710004
【摘要】初中物理的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其学科的严肃性让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困难。为了促进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教师在教课的时候可以结合物理实验,而且这些实验最好是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让生活走进物理的课堂,便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076-01

        前言:物理的实践操作性比较强,多数知识都可以用实验来表示验证。所以,初中物理老师在讲授物理课的时候,可以充分关注实验教学,借助生活化的实验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实验,进而提高学生物理实验的能力。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的作用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第一次接触具有很多理论知识和实验的课程,对理解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错误。而物理实验可以吸引他们的兴趣,贴近生活化的实验更能帮助学生理解疑难知识点。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是将枯燥难懂的课本概念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用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讲述物理理论,帮助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比如老师在讲解电路的知识时,可以举例家中的电视、冰箱使用起来是什么情况,帮助他们理解电路的并联、串联知识。
        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识和生活的结合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学科的实用性和有趣性,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致。而且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是学生可以动手实践的,把物理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当中[1]。比如,教师在讲“浮力”知识时,可以带领学生拿一些物品,将其放在水槽里,感受水的浮力。反复实验,这样就将抽象的知识转变成和生活相关的实验。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遵循的原则
        (一)生活性原则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就要求物理实验要生活化,生活化也是物理教学的最基本原则。因此,教师在开展实验的时候,要注意实验是否和学生的生活有联系,要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存在于生活。教师注重物理实验生活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主体性原则
        学习究其根本来说,是学生个人的事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实验的时候,多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多让学生动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进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互动性原则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首先进行课程讲授,接下来进行实验教学。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关注学生实验的情况,以便及时给学生做出反馈,及时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同时,在实验的课堂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互相讨论如何进行实验,这使学生在其中不断修正实验的过程,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四)简易性原则
        初中生首次接触物理课程,他们对理论的掌握有限,动手操作能力有限。所以,教师设计的实验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器材也要越简单越好。器材越简单,学生的压力就会小,学生感觉物理知识不是很难,更想要学习。比如可以利用气球、可乐瓶、吸管等等,这些生活中都很常见。学生的印象中,物理和生活的关系真的很密切,而物理知识在简单的实验当中就能体现[2]。



        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一)实验设计生活化
        第一,实验创意生活化。在物理课程中有一些实验和生活不那么近,这时教师可以把这些实验进行替换,换成较为生活化的实验,让实验贴近学生的生活所需。
        比如,焦耳定律实验,原本的实验非常的枯燥,而我们可以用电加热切割器切割泡沫塑料让学生感受,这样的改变,对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也是一个启发。
        第二,理论回归生活。物理实验教学之后,学生掌握了对应的知识,但掌握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有些学生在实际应运用时无从下手,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教学生“物理回归生活”的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第三,实验适度联系生活。物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熟知知识点,会经常性地开展随堂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比较简单,传达的物理原理也不难,因而在设计的时候要尽量选用学生熟悉的器材。比如,演示惯性,可以用鸡蛋、玻璃杯。在课后的小实验中,可以让学生利用家庭常用的物品进行实验,比如研究扩散,可以在水中放糖,感知扩散和温度的关系。
        (二)实验情境生活化
                第一,联系生活场景进行实验。物理和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验情况联系合适的生活情景,或者在实验进行前进行铺垫,避免开展突兀的实验,造成学生的不理解。在课堂中具体操作:用形象和夸张的语言来告诉学生将要出场的实验场景;用动画和视频展现生活情景,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实验充满期待。
        第二,创设生活化的实验情境。实验越有趣越新奇就能给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提高实验的效果。因而,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可以对实验进行巧妙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一个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比如说,趣味性的实验,可以给学生留下悬念;实验新情境,对激活学生的解题思维有帮助[3]。
        (三)实验过程生活化
        第一,实验思路贴近学生的思维。初中物理教学还是比较基础的,是结合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对学生的要求也只是简单掌握一些物理知识的定性的分析和认识。但是,由于初中生进行的思维活动比较浅,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有层次的理解实验操作,让学生的思维从低到高的展开。
        第二,增强实验的探索性。物理实验生活化,就是要让物理走进学生的生活,让物理实验和学生生活融合,让学生真正地去动手实验。增强实验的探索性,刺激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亲自参与,更易达到实验教学的生活化。
        (四)实验器材生活化
        第一,实验教具的设计。要想体现实验教学生活化,首先,从实验器材上来说,实验教具的使用要简单直观,比如说就是生活中物品的简单组装;同时教具对实验操作来说,要灵活方便。
        第二,让学生设计制作学具。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学具更能体现实验教学的生活化。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学具的制作,在制作学具的过程中,学生也回顾了一遍物理知识;学生完成之后,对学具不断就行完善,在这过程中又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这是实践和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结论:生活化教学进入物理实验的课堂,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初中物理教师,要注意遵循生活化教学的原则,采取恰当的方法将物理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从而引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1]郑永强.让物理教学生活化[J].甘肃教育,2018(21):63.
[2]王晓春.浅议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124-125.
[3]彭波,王惠.基于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J].湖南中学物理,2016,31(09):58+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