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学习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彭必胜
[导读]

彭必胜   双峰县第一中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134-01

        高中生物高考考试基本上是重视基础,突出能力和情境应用,以学科内综合为主。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很多,下面对高中生生物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大家进行探讨。
        一、高中生物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理综考试过程中,大家普遍感觉生物好像容易些,但是在考完之后成绩并不理想,与自己估分又较大的差距,出现此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选择学生物的同学是理科生,一般来说相对成绩较好,且生物学科相对数理化学科来说,容易一些,故在大家的意识中,自然的放松了对本学科的要求,觉得上课听清楚就差不多了,结果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出现“一做就错,一听就懂,一点就通”的状况。
        2.基本概念不清。课本知识感觉记得好,可答题时正确率不高。生物学科在答题的时候,原则上要用书本上的原话答题,而学生对教材熟练程度不够,只知道大致意思,故在答题的时候表述不清楚。其实,生物是一个偏文的学科,或许说是理科中的文科,因此有些知识点一定要记扎实,“当背则背”,没有商量的余地。它不像数学、物理,掌握一个公式、定理,就能在做题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生物往往会要求你一字不差的答出某概念,比如,问:能释放抗体的细胞是什么?答案应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但不可以答“B细胞”,又如,问:少量生长素可促进生长,过量生长素会抑制生长,这种现象说明?应答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答“双重性”就一分也没有。因为严密是生物学科的特点,一个概念,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又恰恰体现了理科科目的严谨。
        3.答题表达不好,答题不规范,答不到点子上,分析解题能力差,缺乏独立钻研,善于思考的习惯。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注意章节与学科整体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时间的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知识结构体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楚在知识结构体系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是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4.实验设计题不会做,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计算题薄弱,选择题得分率不高,畏难情绪严重。现在高考生物要求有进一步的提高,以情境题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些语文基本功差的同学,看到情境题,表格,图型的出现,思想上就产生了恐慌,有畏难情绪。
        二、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第一、教科书要熟烂于心。生物,掌握了教材就是取得了一半的成功。书中的图例、实验、涉及的化学式(光合与呼吸),要时常归纳、总结重点词,如“功能、“作用”、“本质是”,这些都要留心,书上的黑体字要背下来,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往往是高频考点。
        1.背知识清单。对三本必修教材及选修教材的知识清单编成一本小册子,要求学生进行背诵,且年级组在时间安排上给予保障,特别是高三第二学期每周安排专门的时间来读生物。同时,为了检查学生是否落实,针对小册子中的内容,印制默写试卷,要求学生按章完成,把熟悉书本真正落到实处。答题时,要求凡是教材的内容一定用教材原话答题。



        2.学生画知识结构导图。为了解决学生不太注意章节与学科整体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要求学生画知识结构导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每人画一个,同时每个小组集体画一个,要求画自己认为最不熟悉的内容的知识导图,高三第一个学期每个月画一次,四个月下来,基本把书本每个内容的导图都画出了。同时,每个月评比一次,把画的好的张贴在教室后面黑板上,供大家学习,对存在问题的知识结构导图进行单个辅导,理清头绪,重新画。
        3.回归教材。怎样回归,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对教材基本熟练了,你这个时候要他去看书,他10分钟不到,就把一本教材看完了,知道的就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还是不熟悉。在高三第二个学期回归教材,采取的是三种方法:(1)上课时,在题目中只要是涉及到书本原话,基本概念,一般叫学生回答,答不出来,立即要求翻教材,在书本上找到此内容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老师直接讲出来。(2)告诉学生,每次考试,分数的多少不重要,其实只是通过这次考试,让你知道你还存在那些知识方面的缺陷,那么要求大家在老师讲解题目之前,翻书本,理解教材,找到答案。(3)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教材中的小字,注释,图标,章末总结的知识点。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会发现,原来认为熟悉的教材,还是有很多的东西没注意到,原来以为很难的题目,其实就是书本上某个地方的一句原话。
        4.错题巩固。要准备一个错题本,不要放过任何错过的题,错过的题目反复做,反复做错过的题目。只有这样考试才不会犯类似错误,才更有资本冲击满分。曾经拿一个学生的错题本,在错题本中选出一套题,再给这个班的学生考试,结果,全班只有一个同学及格。
        第二、突破重难点实验题、遗传题,识图题。
        1.认真复习书中的实验,学习常用的方法。
        例如:孟德尔的测交试验---演绎推理法,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精子和卵的形成过程提出推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类比推理法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同位素标记法验证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学生探究实验)---控制单一变量法其中最后一种方法常设考点,可见教材实验的重要性。
        2.认真阅读题干,区分好“探究”、“证明”探究题比证明题要开放,答题注意:加入相同浓度的、等量的、用生长状态(长势)相同的植株等等缜密术语的使用。
        3.识图题。注意横纵坐标、交点、拐点、走势、正负半轴所表示的含义。平时要善于总结:种间关系--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寄生的图、光合+呼吸的图(区分好“净光合”即真实光合与表观光合,主要从坐标轴正负判断)等都很重点。
        4.遗传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在理解有丝分裂的基础上,用减数分裂去理解遗传定律的本质,要对分裂各个时期的图型烂熟于心。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教材中一些知识点可以用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是事情,而这些往往在考试的过程中就会以情境题的形式出现。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把书本上的理论和现实相联系,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譬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可以举例家里用盐对食物的腌制,保鲜时间会延长等等。
        总之,教师要不断的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学情,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不断提高学习水平,奠定坚实的生物学习基础,力争学生再高考取得好的成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