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策略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方忠德
[导读] 新时代背景下,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针对中学生物理教学方面有了新的要求,不光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也要培养学生去掌握一定的物理素养,为后续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将激励策略引进课堂教育中,符合了学生们的心理特征,贴近了实际的物理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激励中成长,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开发出他们的潜在能力。可以通过竞争激励,不断的激励学生,让初中生保持在一个持续的

方忠德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陆郎中学  江苏  南京  211163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针对中学生物理教学方面有了新的要求,不光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也要培养学生去掌握一定的物理素养,为后续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将激励策略引进课堂教育中,符合了学生们的心理特征,贴近了实际的物理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激励中成长,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开发出他们的潜在能力。可以通过竞争激励,不断的激励学生,让初中生保持在一个持续的鼓舞的状态中,让学生有一个饱满的精力和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
【关键词】激励策略;初中物理;物理教学;实践分析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130-01

        初中物理的特点是具有逻辑、理论和实验的有机结合。作为初中生来讲,他们的求知欲是很强烈的,对新事物时刻充满了好奇心,但是这种兴趣在没有老师引导下,是稍纵即逝的。在新课程的改革下,从兴趣出发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改变被动学习物理知识的局面。物理教学在学生的初中阶段,对学生以后能够更好的接受学习物理知识起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应积极创新和优化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人主要针对激励策略的教学方式在初中课堂的实践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来阐述了激励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激励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应用的意义
        1.激励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际意义
        激励方式的教学对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他们的物理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新课程下的教育改革有着重要意义,由于以往的教学局限性大,在多种因素影响下,需要针对封建的教学方式加以优化创新。需要结合初中物理的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教育,从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初中生的知识技能和学习质量,为今后更好的接受物理知识打下基础{1}。
        2.运用鼓励的方式进行教学从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鼓励教学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的对物理知识产生兴趣并进行学习,来加深初中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活动来引导学生,可以帮助他们从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并激发出学生对学习所产生的兴趣。针对物理实验方面来讲,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去参与实验,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参与性,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操作来掌握和了解初中的物理知识,加强对书本上定义的理解,从中让学生面对实际的生活问题时知道怎么运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进行解决。在实验中,教师作为知识的引导者和教育者,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激励策略的过程和实践分析
        过程记录就是课堂中的激励,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施激励的策略,方法是多样性的,如:榜样激励法、情感激励法、和竞赛激励法等。


竞赛激励就是通过竞争对手、星级晋升和累计积分等多项活动来进行比赛的,让初中生处在一个竞争氛围极强的环境下,激起他们的表现欲和好胜心。一般初中物理分为:复习课、讲评课和新授课三种课型{2}。不同的课程下,它的知识内容特点也是各不相同的,新授课的难易差别大内容少;复习课的内容大;评讲课的实施难度大。竞赛活动与教学形式可以穿插进行,让学生在竞赛中学到知识,在学习中体会竞赛的乐趣,学生可以用个体和小组这两种形式进行参赛。如从粒子到宇宙第二节的《静电现象》来讲,老师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进行自主探究,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逻辑推理,观察到它的合理性并进行解释。让学生课前准备好塑料尺、玻璃棒、小纸片、丝绸和毛皮等工具,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针对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分组讨论,最后进行评比。老师先用多媒体视频短片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静电现象,如摸门把手有时会感到触电、头发被摩擦过的气球吸引、还有摸静电球等。之后让学生根据以上几点进行分组实验,在举例说明:有的学生先将塑料尺接近纸屑观察现象,在把尺子在头上摩擦过后接近纸屑来观察结果;还可以将用毛皮和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相互靠近,来观察现象。让学生了解到通过摩擦的方法能够让个别物体带电,知道两种电荷的存在,最终得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物理知识。通过让中学生自主进行实践与分析实验结果的方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促进他们不断思考的能力,最终完成知识结构的建成。
        三、运用启发激励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前组织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预习,通过预习掌握和了解相应的物理知识,对不能理解透彻的问题进行标记和提问,让学生在课堂中带着疑问来学习,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学习效果。老师可以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结合课文内容找出重点知识和难点,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也可以提出相应的要求,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对内容进行思考,结合合作和探索的学习方式进行理解。教师应结合初中物理知识内容,来设立激励教学的策略,并将这一策略运用到课堂中,达到启发和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知识的目的{3}。比如在第十章节里压强和浮力中“浮力”的教学中,可以采取实验将水中放入适当的盐,之后把鸡蛋放进去,进行观察它的漂浮动态,做好记录。通过对稀释盐的用量多少,来进行操作,一步步的加入浓盐,让学生观察不同浓度的盐水鸡蛋的不同位置变化,通过多次的实践和对比分析,让学生加深浮力的理解。最终让学生针对物力的浮力定律来进行总结,评出前三名总结最好的学生加以表扬,通过激励策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上就是针对学生课堂上实践能力的具体分析。
        结束语:
        综上所述,激励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处于一个兴奋的、积极的状态下进行受教,更好的让教师去完成当下的工作任务。教师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来调动中学生对求知的积极性,通过有效的调动中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自主的去学习,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固守成规的课堂教学是单调乏味的,学生很难全身心的投入进去,这就需要老师充分运用激励教学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兴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汤斌.激励策略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167.
[2]包春颖.激励策略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9(09):215.
[3]张红梅.激励策略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