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创新创业思想状况调查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柴志虹 吴玉红 陈永庆 甄 琦
[导读] 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少数民族学生的创新创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在学生具体创新创业中也出现了现实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方面还存在较大困难。

柴志虹  吴玉红  陈永庆  甄  琦    内蒙古农业大学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  助理研究员2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党委书记  副研究员  3内蒙古财经大学图书馆讲师内蒙古农业大学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新能源教研室讲师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少数民族学生的创新创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在学生具体创新创业中也出现了现实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方面还存在较大困难。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129-01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现状具有相似性,在一些调研中,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困难具有普遍性。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自身专业素质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信心不足,但对多语言优势充满信心。虽然多语言优势是其最强的优势,但汉语言水平不尽如人意是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让他们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他们创业方向、创业项目不明确,普遍缺乏资金,特别是创业经验缺乏、创业能力较弱已成为其最大的掣肘因素。本文以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为调研对象例,针对我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双创教育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创新创业思想状况调查概况
        (一)调研情况概述
        为了全面、准确把握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学生创新创业的意愿及创新创业教育需求等问题,提升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的有效性,2017年和2020年先后两次采用线上线下调查问卷的形式,面向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内蒙古财经大学等高校的学生进行调研,2017年收到有效线上问卷2527份,期中蒙古族学生467人,2020年针对蒙古族学生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475份。
        (二)问卷基本数据
        2527份问卷中,蒙古族467人,男生1249人,女生1278人;475份问卷中,蒙古族学生100%,女生39.79%,男生60.21%。男生比例为45.01%,女生比例为54.99% 。
        二、我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普遍重视双创教育,但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度不够。根据工作实际了解和问卷数据显示,除了创新创业课程以外,参与到双创中的少数民族学生数量非常少,少数民族学生中没有双创氛围。
        2.少数民族双创教育师资力量缺乏。目前,我区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学术专家,或是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老师,绝大部分没有受到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自身缺乏创新创业意识,特别是,没有具备相应能力的双创蒙古语授课教师和指导教师。
        3.双创教育激励机制不完善。虽然学校重视,但在实施层面,由于没有具体的激励措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主要依靠个人兴趣,教师的工作量、职称、职务晋升、学生的学分转换等方面没有实质影响,对大多数师生没有吸引力。
        4.课程体系不健全。现阶段,我区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主要是依托《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但是较为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5.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区各高校普遍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实践类课程,没有开展实践课的抓手和平台,缺乏稳定的实践基地。


实践中,大多由学生工作部门牵头借助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及创业设计类竞赛开展,只有部分学生参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没有实际参与。
        6.少数民族学生受到生长环境限制,双创思维形成需要时间。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农村、牧区,生活环境相对艰苦,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困难,特别是受到语言文字交流的限制,对于先进的信息获取相对滞后,双创思维的形成需要时间。
        7.少数民族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参与创新创业困难较大。部分少数民族同学理论基础知识较差,对创新创业认知停留在表面,对于查找资料、写项目书、整理数据、交流表达存在实际困难,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需要克服的困难更多。
        三、促进我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创新创业的措施
        1.政府出台更多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建立创业援助体系,简化创业手续,加快大学生创业实训平台建设,借助脱贫攻坚,针对贫困的少数民族学生创新创业应给予相应优惠政策和技术指导。
        2.高校要鼓励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双创教育课程。
        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和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增强校企、校地、校校合作与交流。积极拓展教育空间和形式,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实训实练与实践,做到教育和实训实践的有机衔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培育优质师资队伍,完善激励机制。通过引进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强化教师培训等方法,组建优质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团队,通过一定时期的建设,培育一批能力强、水平高的蒙古语双创教师队伍。制定能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的激励制度,对工作优秀的双创教师、指导教师高校和相关的主管部门要给与必要的奖励。
        5.高校要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
        6.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责任意识,提高综合素质。调查数据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可大学生创新创业,也愿意尝试。但实际中,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没有具体行动,预期值和实际行动存在巨大差异。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高校要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坚定的意志力或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通过创新创业实现自身价值的时代担当。
        7.少数民族学生要克服自身局限,提高学习能力。少数民族学生要主动学习和实践,增强理论知识、多参与学校提供的竞赛和培训指导、积极参加辅导交流、学会团队协作、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加强实践动手能力、了解学科前沿、关注社会发展,切实付出实际行动,在不断积累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提升创新创业的信心,增强创新创业的实力。
        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政府、社会和高校联合开展,落脚点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上。针对个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少数民族学生,对其在基础教育、实践教育、创新教育以及心理教育等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才能在根本上打开少数民族学生创新创业的开关,将民族特色和时代发展有效结合,开创内蒙古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局面。(本文系全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课题成果,课题负责人:柴志虹,项目计划编号:NJSZ1741_,主要研究成员:吴玉红、陈永庆、甄琦)。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内政办字〔2015〕229号文件)
[2]居占杰,刘洛彤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研究—基于G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生调查的分析日」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2)
[3]《21世纪经济管理精品教材•创新创业教育系列:创新创业案例教程》,任荣伟(作者),梁西章(作者),余雷(作者),清华大学出版社
[4]《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于互联网十视角》,杜永红、梁林蒙、杨彩霞、王君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5]《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困境及对策》,万冰魂、杜小艳,《对外经贸》2016年第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