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形势下高中生物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马中军
[导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核心素养成为了考核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同时对于高中生物教育发展、创新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现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成为高中生物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为此,大多数高中生物教师有着深刻的理解,但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依旧存在部分生物教师沿用老旧的教学策略,很难实现上述教学目标。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打破传统僵化讲学模式、灵活运用开放式实验教学、创建智慧高中生物课堂三方面分析

马中军   宁夏固原市第一中学  756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核心素养成为了考核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同时对于高中生物教育发展、创新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现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成为高中生物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为此,大多数高中生物教师有着深刻的理解,但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依旧存在部分生物教师沿用老旧的教学策略,很难实现上述教学目标。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打破传统僵化讲学模式、灵活运用开放式实验教学、创建智慧高中生物课堂三方面分析了新课改形势下高中生物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以求为高中生物教师提供科学的经验。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116-02

        生物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生物学习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而生物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使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研究观点和方法,最终发展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以及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生物学科课程教学最本质的追求,也是课程必定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应该在深入了解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围绕核心素养制订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借此实现每一位学生的良好发展。
        1打破传统僵化讲学模式,创新生物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知识内容比较庞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知识讲解方式的创新和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开展针对性的创新性的教学。这就需要高中生物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僵化讲学模式,摆脱书面教材的束缚,开展创新性生物教学。生物这门功课,对教材以外的生物学素材要求比较高,它不仅重视学生的内在知识积累,还强调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对学生们的探究拓展能力进行培养,养成观察身边的事物的习惯。所以,生物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注重吸引学生兴趣,在强烈的兴趣驱使下,拓展自己的能力,而这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因人而异,这也是分层教学性质的体现[5]。
        比如,在学习“生物细胞”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采用任务驱动法将学习任务分给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引导学生实验观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装片,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探究草履虫是否是生物?具备哪些生物特征?从而构建出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的结论。只有多种创新教学联合应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浓厚兴趣,才能真正的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2灵活运用开放式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近代教育的改革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开放式教学,基本概念包含比较开放的教学体系,比较开放的课堂环境,以及比较开放的教学氛围,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方法以及开放的评价体系。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不仅仅要求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及其他实验能力,比如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正确处理实验材料,操作生物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设计实验方案,对所做的实验阐明结果等。生物教材中涉及到所有的实验,在要求运用基础实验技能的背景下,还会考察学生对综合实验技能的运用。不同的实验内容有着不同的考察目标,因此在实验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也就具备不同特点,这样以来,应用开放式教学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不同情况区分对待。在选择教材时不仅要考虑到最终的实验效果,还要考虑经济成本。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这一课堂内容中,由于所用的实验材料是洋葱,其根尖比较容易得到,再加上成本较低,实验效果容易得到,但是洋葱细胞的染色体较小,观察效果并不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靠学校有很多植物的优势,通过检索文献以及实际的实验操作相比较,将该节课的实验材料定为蚕豆,它不仅染色体数量较少,而且形态较大,便于观察。此外,在课余时间也要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实验室不断学习和复习。


以往的实验课都是一到时间,不管实验是否做完,都得离开教室。另一方面,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应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学生的发展不平衡,有些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较快,但是有些学生学习比较慢。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论学习完毕后,要重点培养他们的综合实验技能。首先要不断的改进实验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继续加入开放的思想观念,根据我国的教学资源的具体分布,与教材的实际内容相结合,对实验进行创新改造。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这一课堂内容中,这个内容里使用的实验原材料是新鲜动物比如猪或鸡的肝脏,但是其不容易贮藏,很容易腐烂变坏,实验效果不好。动物体内的酶的最适温度为体温,而变温动物体内的酶适宜温度范围较宽,依据地理优势,选取蛙来替代猪或鸡,蛙的成本较低,而且比较容易在实验室进行饲养,现用现取,这样有利于保证肝脏的新鲜程度,其次,蛙作为变温动物,酶的温度范围更宽。在这个实验中,要通过产生气泡的多少来判定反应的速率,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许会忽略掉由于学生加了不同的催化剂最终造成氧气产量的不同。在反应过程中老师可以增加排水的具体装置将该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进行收集,测定反应的具体时间,推算出反应的速率,这样就可以证明酶的高效性。第二,要有开放的实验教学过程,具体是指开放的实验教学内容,教学的方法也随之开放。要着重强调学生对于实验技能的运用,对具体的实验进行改造后要在实验方法和实验材料上都要改变,这样以来,原本的实验内容就会不断向外扩展。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开放式教学,不断丰富着教师的教学,使得教师原来对学生的简单考察变为对实验分析能力的考察以及对实验创新能力的考察,这些都是由学生和老师一起完成的,原来课本上的习题教学方法,必须要进行改变,必须要使用更多的更综合的方法。
        3创建智慧高中生物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与思考的主人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堂极具灵活性,因此,教师的课堂上设计也要符合灵活这一课堂特点,促进学生更快更好的融入课堂,另一方面,教师要让课堂成为一个交流的平台,在轻松的氛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开展分层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智慧课堂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要从学生的优势出发,发觉学生的优势。其次,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利用“还课”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课堂听课内容进行反思,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生物知识的理解,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掌握一定的生物思维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反思构建良好的生物知识构架,提高生物学习效率;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适当的引导作用。传统教学中突出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知识属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但是生物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传授,实验课堂应该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学生和教师实现觉得互换,在一堂课中教师留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此外,教师应注重教学成果的及时反馈,建立课堂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之间进行多元交流,给学生提供发声和质疑的机会。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必然要求。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科教学就应该围绕核心素养的实现来展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进行引导,使课程内容与生活相互融合。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用新闻事件和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教师还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关于生物的思想方法和观念,进而提升对生物学习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志华.关注生命性、情境性和思维性的中学生物学教学[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11):122-124.
[2]罗世珍.培养观察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初中生物实验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2019(17):71-71.
[3]吴呈香,张锋,陈秋香.初中“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实验优化设计[J].生物学教学,2020,45(2):44-47.
[4]郭军英.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课堂教学——以“解开光合作用之谜”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6(7):17-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