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中职电子专业课PLC中应用仿真技术的好处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11月刊   作者:任静锋
[导读] PLC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在生产的各个领域都大显身手,是职业学校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不可少的一门课,但是该课程学习起来难度大,综合的学科多,学起来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掌握。把仿真技术引入PLC教学中使学习难度降低,抽象变成具体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自我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静锋   略阳县天津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摘要】PLC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在生产的各个领域都大显身手,是职业学校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不可少的一门课,但是该课程学习起来难度大,综合的学科多,学起来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掌握。把仿真技术引入PLC教学中使学习难度降低,抽象变成具体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自我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中职  PLC专业课教学  仿真技术
中图分类号:G6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1-019-01

        在电子专业课PLC的教学中普遍有一个困难,不能将学到的知识马上变现巩固,以至于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不能很好的实现学校→企业,学习→就业的无缝对接。并且有些学校的实训设备跟不上发展变化即使有实训训练也很难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但仿真技术可以很好的弥补这方方面的不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体会到真实的生产案例,迅速的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融入到实际生产中提高了学习成效,加强了学习信心。
        一、在PLC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1、教学环境与教授的对象
        笔者所在的教学环境是处在中部内陆地区的小县城,地理环境偏僻,信息获取稍显滞后。交通不甚发达。周边没有大型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对PLC等实用性专业技术的需求不是特别旺盛所以学生的实训优势不足。并且教授的学生属于中职学校的学生,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是特别熟练,对新型科技技术的认识也有局限性,这给PLC课程的教学实施带来了困难。
        2、学校的教学现状
        学校不同于企业不可能快速地与时具进地更新实训设备和器材来满足不断发展生产技术要求,由于经费因素实训设备也不一定能满足人手一套的需求。另外由于地处非工业区学校大多数的教师属于从学校直接到学校,或是通过双师型教师等培训项目到企业跟岗实习这种情况。真正从企业聘请来、有多年一线经验的师傅来参与教学的少之又少,这就造成了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不规范不系统。达不到企业用人的标准。



        二、仿真软件技术应用于PLC教学的优点
        1、仿真技术
        仿真技术是应用仿真硬件和仿真软件通过仿真实验,借助某些数值计算和问题求解,反映系统行为或过程的仿真模型技术。仿真技术在20世纪初已有了初步应用。如在实验室中建立水利模型,进行水利学方面的研究。20世纪40—50年代,航空、航天和原子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仿真技术的进步。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提供了先进的仿真工具,加速了仿真技术的发展。
        2、PLC教学中的仿真技术优点
        ⑴、PLC作为一门专业课一般放在高年级来学习,也就意味着他是一门综合性相当强的课程,既要有电子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计算机编程技术和逻辑推理能力。PLC仿真软件中可以很好地把这些知识融入到一起让学生通过模拟完成一个模块或是一个完整小程序来体会实际生产中的生产流程和工艺要求。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上应当掌握什么样的能力来保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⑵、在PLC教学过程中使用仿真软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三菱FX系列PLC仿真为例:装载传送系统小程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先向学生描述本程序作用和实现的功能。接下来介绍该程序中要用到的程序指令和编写顺序以及框图。学生在教授过程中没有任何实际感受只是机械被动的记录程序指令代码学完后很难留下深刻的记忆更不说操作。但是使用仿真软件后学生不光能够巩固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指令,还可以看到程序运行时实现的工作情况;更可以在此基础上尝试着应用更多的指令编写更加复杂的程序完成更复杂的工作。
        ⑶、在仿真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民族自豪感职业成就感。
        总之,将仿真技术引入到中职院校的教学当中不光可以成为教师教学中的好助力,还可以让学生在进出企业工作前先一步体验到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问题为将来的就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献:
[1]刘伦富,PLC技术与变频器技术应用项目教程. 2018.10:2-7
[2]杨杰忠,PLC应用技术(三菱). 2013.07:37-42
[3]李兴莲,传感器与PLC应用技术. 2019.03:56-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