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之整合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符爱红
[导读] 当今社会正处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社会,为了紧跟时代的脚步,新课改中明确规定,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使用信息化教学,针对国家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培养学生实际创新能力,本文就信息化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整合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思考。

符爱红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灰山港镇完全小学  413414
【摘要】当今社会正处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社会,为了紧跟时代的脚步,新课改中明确规定,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使用信息化教学,针对国家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培养学生实际创新能力,本文就信息化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整合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思考。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教学模式;整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171-01

        身处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心智以及语言尚未成熟,因此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问题,首先学生处在贪玩的阶段,这就需要教师理解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学生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教师要尝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强化自身的教学内容,唤醒学生对于学习的激情,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教师要学会合理的进行运用,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授课质量。
        1.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应用的策略
        1.1建立情景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时的催化剂,教师在教学阶段领过运用学生的兴趣,不仅能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可以将声音、图像以及色彩融合到一起,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以便更好的了解科学文化知识,打破传统教学理念中枯燥无味的课堂,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为学生打造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这是所有教学工作者积极关注的一件事情,例如:科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天气》教学中,探讨云和雨的形成以及作用时,在课程开展前,教师要带领学生到户外感受一下天空,有利于接下来课程的开展,同时,为了深入了解云朵以及雨滴的形成过程,教师可将视频进行卡通化处理,伴随这视频的播放,让学生亲切的感受到雨滴与云朵形成的过程,其次教师可根据多媒体音频的技术,让学生感受雨过天晴的状态,使学生能清楚理解云朵与雨滴是属于相辅相成的形式,通过多媒体处理过情景模式,加深了学生对于云和雨的认知,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天气因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将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由难变简
        在科学教学课程时,会存在这大量的实验,学生通过实验,以便激发自身的创造价值,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面对这实验的复杂,导致学生很难滤清具体的是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依据,导致学生厌恶科学实验,为了打消学生的这种思想,教师可在实验过程中加入信息化技术,让学生可以生动形象的了解其主要工作原理,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传统的教学理念下的科学试验,学生感受到枯燥压抑的课堂氛围,不便教师开展高效课堂,面对诸多不利,开展信息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科教版在六年级上册《机械与工具》中,关于定滑轮以及动滑轮的介绍以及作用时,学生很难对其进行了解,从定义上看有没有什么不同,针对学生这样的困惑,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中导入事先准备好的动滑轮以及定滑轮的工作理念,让学生在观看动图的情况下感受两者之间的不同,一个省力一个费力,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了解,让学生到大屏幕前自己设计一组动滑轮以及定滑轮。其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掌握能力,让学生例句学校当中存在的动滑轮以及定滑轮,并阐述原因,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去做自己去想,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科学学科的喜爱,以便学生更加出色的掌握科学知识。
        1.3丰富教学资源,对知识深化探究
        传统教学模式不管从空间以及时间上都达不到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相反教师只能通过教材才吸取科学知识,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开展多样化教学,运用信息化技术教学,完美的添补了教育当中的漏洞,使学生感叹全新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学习的动力。信息化技术当中存在强大的搜索引擎,教师可根据文章内容的关键词进行搜索,便得到了大量的资源,以供教师进行参考,便于加强教师教案的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多种案例,给予学生更加温馨的课堂体验。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来搜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不在拘束,学生不在被动的接受知识,相反变成知识的构建者,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在传统教学上很难看到的。再者,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能力,适当的召开班会以及制作简报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以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受知识,探究自己的学习成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快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便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再这样的阶段中就需要教师灵活的掌握信息化技术,渗透在自己教学当中,其次,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来丰富自身的知识素养,加强自己的授课效率,以便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
[1]姜小圩.科学学习进阶研究:概念、开发与案例[D].宁波:宁波大学,2015.
[2]熊福建,王金涛.回到核心素养:“问学课堂”的范式构建与实施[C].江苏连云港:2015年江苏省小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现场观摩研讨活动论文集,2015:9-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