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谢从英
[导读] 传统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结晶,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有极大的意义,有助于中学生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传统文化蕴含的古诗古文,思想道德传承等文化可以为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中学生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氛围环境。随着新课程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加快了对语文教学的渗透,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本文主要是通过讨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问

谢从英    四川省三台县西平中学
【摘要】传统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结晶,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有极大的意义,有助于中学生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传统文化蕴含的古诗古文,思想道德传承等文化可以为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中学生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氛围环境。随着新课程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加快了对语文教学的渗透,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本文主要是通过讨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问题,更对此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160-0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绵延千年无法被斩断的血脉与传承,我们的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着悠久而灿烂的文化,才能穿越千年存续之今。经历了无数的亡国与苦难,中华民族依旧屹立不倒,正是因为有先进的文化作为我们的精神支柱。如今我国繁荣富强,但依旧需要中华文明的传承,因为一个民族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具有无限的凝聚力对我国的伟大复兴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文化的传承就是通过最基础的语文教学来完成的,因此在初中阶段加大学生的文化传统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他们今后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素质。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传统文化可以陶冶初中生的情操
        传统文化中为数不少的内容对于初中生情操陶冶作用非常大,我们初中教师特别清楚,初中生处于人生最为关键的叛逆期,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就可以有效利用传统文化知识和道德知识的学习的效能,充分培养初中生坚韧的毅力以及良好的品质,另外还能起到净化学生心灵的效果。例如,在我们初中语文教材中就有很多文言文内容,所收纳的文言文包含了对传统文化的介绍,使得初中生在对文言文学习理解的过程中,能深刻地体会到主人公身上的优秀品质。通过语文教材中文言文不断深化学习,传统文化中的那些优秀内容就有效地渗透到学生的思维当中去,促使学生良好的品德逐渐形成。另外,我们初中语文老师在对初中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所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在初中语文的实际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通过及时掌握初中生的心理认知能力,就可以将语文课本上的知识与学生自身的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所拥有的那份魅力,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深刻的影响,初中生的情操得到陶冶。
        (二)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初中生自身的语文素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师者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还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自身的语文素质。因为我们知道语文课程作为初中生的必修课项目,所占有的位置是重要的,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与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升学质量问题。在初中语文知识中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还是教材中的文言文,因为文言文自身就具备文字隐晦很深,难以理解的特点。


我们语文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既可以提高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时的那份耐心,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深刻的内涵,以此来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理解能力,从而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发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语文学科和文化传承有天然的联系,语言与文字的创造和发展是为了满足文化传播和继承的需要,而在被用于记载人类文明成果和传承技艺、交流思想并完成诗歌等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语文学科自身也被不断丰富,并应时代要求持续演进,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现代社会人们创造新的文明成果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语文教材中天然存在诸多方面的传统文化元素,既有和语文直接相关的文学艺术、哲学类内容,也涉及历史、古代的政治乃至伦理道德。例如,《论语》等经史子集相关课程中既包含儒家思想、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也有当时社会人们的道德理想和宗族关系等人文内涵,在教学中发掘这些元素并进行引申阐释能有效传播传统文化,并让学生的思想境界、人文修养得到提升。
        (二)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阅读能力
        众所周知,阅读是语文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确保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语文课文的阅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扩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加强学生自身对知识的储备。加强对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力度,是当代语文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在每日的早自习时间里,语文教师可组织学生对制定课文进行重复阅读,包括唐诗宋词、文言文等,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对提高其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效果。除自习时间之外,在授课开始之前,语文教师可以抽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们对传统文化作品进行阅读,长期累积之后,便能有效增加学生自身的文化知识储存量。
        (三)丰富传统文化的学习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校园活动的开展来创建与学习传统文化有关的绿色通道,让学生更好的接触传统文化,如此可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效,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学习的环节中。学生自身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丰富传统文化的学习途径。例如在德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可把传统文化的渗透作为活动的关键性目的,如把《弟子规》中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活动中,如把《弟子规》中的有关传统文化以照片墙的形式展示出来,举办文化活动讨论会等,把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落到实处,学生通过自身与传统文化的接触与时不断学习,道德修养会逐步的得以提高,这有利于语文教学质效的进一步提高,也方便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并且采取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定能够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并且一定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文昌.戏剧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戏剧之家,2020(22):27-28.
[2]王阶军.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N]. 贵州民族报,2020-08-06(B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