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复生初探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应文香
[导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类型颇多,其中描写死而复生的篇目也有很多。本文通过对复生主题小说的初步了解,来分析复生主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本文将志怪小说中的复生篇目挑选出来,粗略地分为四种类型,并且选出几篇代表作进行简要说明。最后,在进一步了解复生主题小说的类型后,探索复生主题产生的核心价值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应文香   义乌市前店小学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类型颇多,其中描写死而复生的篇目也有很多。本文通过对复生主题小说的初步了解,来分析复生主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本文将志怪小说中的复生篇目挑选出来,粗略地分为四种类型,并且选出几篇代表作进行简要说明。最后,在进一步了解复生主题小说的类型后,探索复生主题产生的核心价值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复生  志怪小说  类型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159-01

        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是我国古代短篇文言小说的重要一种。“志怪”就是记述怪异之人或事。其中,较为引人注意的是死而复生的内容。死而复生一直是我国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从先秦神话里的“鲧腹生禹”传说到当今重庆人小香送至殡仪馆后苏醒的新闻,死而复生的故事从未断绝。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死而复生的内容开始大量出现,并且对后世小说戏剧创造产生了母题式的影响,这不由得让我们思考“死而复生”小说出现的原因、类型和价值所在。
        一、背景及产生原因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分裂时期。社会混乱动荡不安,天灾人祸、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异常尖锐。“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普通百姓面对频仍的灾难和接二连三亲友的亡故,往往幻想死去的亲人能够复生与其相聚。在这种社会心理要求下,死而复生的故事不断出现。
        我国的志怪小说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故事,脱胎于先秦时期的《山海经》。两汉之后,佛教传入中国同道教争辉。佛道之学,让百姓得以在那个混乱黑暗的时代寻找到精神寄托。一方面,百姓把佛道和志怪当作摆脱黑暗现实的精神寄托,另一方面,死而复生故事也是百姓表达进步思想的工具,他们以志怪的方式表现了对残暴政治的反抗,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永生不死的渴望等。
        二、复生的类型
        (一)殉葬复生
        殉葬制度,一直为人所厌恨。虽说政府有明令禁止人殉制度,然而以其他名义殉葬的事件并没有断绝。殉葬之人,多为地位低下的婢女或与死者有关系的妻妾,百姓同情这些沦为附庸的妻妾婢女。因此,殉葬复活的例子虽然玄幻怪诞,但是也较为常见。
        (二)误死复生
        魏晋南北朝时期,医学不发达,人们对疾病的了解不深,有些人其实并未死亡,却被当成病死而埋葬了。因此,在这些志怪小说中,主人公基本上是由于疾病而“死”。 如干宝的《搜神记》中的《贾文合娶妻》、《社公贺瑀》《方相脑》等。



        (三)托梦复生
        还有一种复生更为常见,更能反映“肉身轮回,灵魂不灭”的思想,那就是轮回投胎后的复生,严格说复生的不是这个人了,而是转世后的新生儿。这种复生较之前几种,更能被人接受。因为死者亲属在期盼死者复活而不能后,退一步企盼死者灵魂再生,这样宛若死者再生。
        (四)缘情复生
        志怪小说中,最常见的,最曲折离奇,最感人肺腑的,是“缘情复生”。 汤显祖在《牡丹亭记题词》中喟然叹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在感天动地的爱情面前,生死之间的距离显得那样短,那么容易跨越。在文人笔下,天人相隔的痛苦并没有影响到夫妻们。只要相爱,死者便可复生,有情人终成眷属。
        三、复生小说的价值
        从体现的史实来看,这些复生小说表明了当时社会混乱,战乱不休,瘟疫肆虐,吏治黑暗,民不聊生,这对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百姓民生有直接帮助,毕竟正统史书记载的是统治阶级或文人雅士的生活,较少体现普通民众的世俗世貌。
        从思想角度看,这些复生小说拥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色彩。它们反映了普通百姓、达官贵人们的理想和愿望。这是一个时代集体对生死的思考,对生命的领悟,是一次生命意识的觉醒。“我”到底有无灵魂,“我”死后将去哪,“我”这一辈子所做的事是对是错,“我”或者究竟是为了什么等等一系列思考:这些都是生命意识的觉醒。这份生命意识既有浅层的对个体生存困境的揭示和对生命的眷恋,也有深层的对命运抗争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从这些复生主题小说中,我们能够看出人们希望生命长存却又对此无可奈何。达官贵人希望鬼神可以用权势金钱买通,普通百姓则希望阴间吏治清明、公平公正的同时又富有人情味。
        从后世文学创作来说,志怪小说里的复生主题,为后代小说戏剧创造打开了一个新写作方向,如唐戴孚的《广异记》,宋洪迈的《夷坚志》,明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清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当然,还有网络小说中的大题材“穿越重生文”。
        四、结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因为当时特定混乱时代背景,以纪实主义手法记载了很多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复生故事,这种复生主题,可分为五大类型:殉葬复生,误死复生,自我复生,托梦复生,缘情复生。这五大类型的复生小说共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民对于生命意识的觉醒,为后世小说戏剧创作打开了一扇新大门,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陶潜.搜神后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干宝.搜神记[M].长沙:岳麓书社,1989.
[4]张天景.论志怪小说的前承后继[J].南阳师范学院<南都学坛).2003.
[5]喻林林.从魏晋南北朝志怪到唐侉奇看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变化[D].2010.
[6]张庆民.汉晋二种复生类型发微[J].文学与文化.2015第四期
[7]张华艳.论魏晋南北朝鬼故事中的生命意识[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第6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