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课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张梦琦 叶青 王海舰
[导读] 传统课堂教学是目前实施各类教育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途径,它的教学效果以及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任课教师的讲授质量和授课水平,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那么我们要如何上好一堂课呢?

张梦琦  叶青  王海舰   武警工程大学乌鲁木齐校区  830001
【摘要】传统课堂教学是目前实施各类教育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途径,它的教学效果以及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任课教师的讲授质量和授课水平,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那么我们要如何上好一堂课呢?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能力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183-01

        教师是院校教育的主力军,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更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储备和高尚的精神道德,还要具备较强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对教师来说,培养基本教学能力、掌握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也是能否成功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传统课堂教学仍然是目前实施各类教育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途径,它的教学效果以及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任课教师的讲授质量和授课水平,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那么我们要如何上好一堂课呢? 结合自己探索和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认识。
        一、课堂导入
        常言道,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作为教学活动开始的首要环节,是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引起学生好奇心及兴趣的关键,好的课堂导入才能为下一步教学营造良好氛围。
        (一)针对教学情况
        课堂导入首要条件是要针对教学内容和目标,并且面对不同教学内容和目标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有些需要学生想象,有些则需要教师讲解,并且对于新课、复习课、实践课等不同类型课程要加以区别,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必须在导入时增加真实性、趣味性,在内容上选材新、角度新、过程活跃、方法多。
        (二)结合教师自身的情况
        教师在知识水平、性格气质、教学能力及教学习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对课堂教学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导入方式的选择,也要扬长避短,选择相对熟知、擅长的方式导入,但也不应局限,要探索更多不同的方式方法。例如在课堂中,年轻教师大多对多媒体教学方法较擅长,可以考虑多采用视频、动画等方式导入;老教师们教学经验、实践经验丰富,可以多讲述一些自己的经历、体验,言传身教,当然也可以考虑多种方法并用。
        (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要了解学生心理发展情况及现存知识水平,符合不同时间、环境条件,还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距。例如在实践操作课程中,课堂引入时就要结合实际操作知识,时刻考虑、体现一切为了实际操作这一目标。同时例如初中生与高中生、本科生与专科生就客观存在知识水平差距,在引入时就要考虑到这一点。引入时如果遇到较难理解的内容,也可以使学生先看到学习后的成果,向学生展示学习后能获得的实际回报、能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分享成功的快乐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先引起求学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就更容易化解难点问题。



        二、课堂讲授
        随着大数据信息化时代的大潮流,慕课、雨课堂等各类授课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在课堂教学领域中,面对面传统讲授算得上是最古老但也最有生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那么在教学讲授中,怎样才能生动形象又具有科学性?如何才能高效突破教学难点?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去思考。
        (一)讲授的语言
        讲授内容的正确性、科学性是保证授课质量的首要条件,否则会给学生造成误区,尤其是在课程讲授时的概念、原理等内容,甚至要精确到每一个字,需要用科学的语言来表达,要真实、准确,不能笼统、绝对化。还要注意专业术语的运用,如果在建筑学课堂上就要运用建筑专业名词,例如“房间每天晒到太阳的时间”就要用专业名词准确描述为“日照时间”。与之相对的,对于抽象的教学内容语言描述就显得尤为重要,越是抽象的概念,越是需要形象的描述,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其内涵。
        但过分强调科学性也会使讲授索然无味,缺乏形象性,要把握适度,这一点是难点所在,不易掌握。
        (二)如何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难以解释的原理或者易混淆的知识点,重难点知识学的好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到对其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重难点讲授不清楚,理解不透彻,除了本节课内容听不懂,对后续的知识学习、技能掌握也会产生影响和困难。在遇到抽象的重难点时,可以采用形象直观的语言描述,多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往往会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可以借助一些教学道具,例如板书、图片、实物模型等,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以促进理解和知识掌握。遇到容易混淆的内容,通过对比来加以区别,可以进行多次反复讲解。遇到难点集中的地方,要分开考虑,化整为零,逐个突破,但要注意层次,步步深入。往往一节课的难点对学生来说相当于“拦路虎”,对教师亦是如此,对学生来说难学习、理解,对教师来说是难讲解、突破。
        三、课堂结尾
        一个引人深思、流连其中的课堂结尾也是一节成功课程的画龙点睛之笔,一节课结束的前几分钟,正是学生们大脑处于疲惫的阶段,如何让学生们保持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一)首尾呼应
        通常一节课分为导入、讲授、结课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就好像是一条线要串联起来,虽然他们所担负的任务和侧重点不同,但要浑然一体,有整体性。要与导入部分前后呼应,如果在导入部分设下疑问,那么在结课时就应做总结性回答,也就是首尾圆合。还要对新旧知识进行联系,要考虑整本教材的情况,既要温习旧知识,还要启发新知识,照应下节课的开头,使课程首尾呼应。本节课的结束,是下节课的开始,承前启后。
        (二)概括与巩固
        在一节课的结尾部分,要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总结归纳,要再次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提炼概括,加深记忆。可以采用语言归纳、图表归纳等方式,甚至可以采用一些讨论、测试、游戏的形式结束课堂,都会使结课变得有趣很多,缓解一节课后的疲惫感。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理论知识的积累是基础,但是如何将课堂教学相关的先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去,还需要很多时间积累和实践检验。作为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掌握、教学规律的认识和教学能力的提高,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去探索,值得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思考。
参考书目:
[1]柳海民.《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15-271
[2]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71-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