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黄丽艳
[导读]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过程与教师教学也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成长起到非常关键的影响作用,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实践动手能力,并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新课程教学特别强调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培养的背景下,也对相关教学实践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将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对高中生自主学

黄丽艳   湖北省建始县第一中学  445300
【摘要】新课程倡导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过程与教师教学也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成长起到非常关键的影响作用,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实践动手能力,并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新课程教学特别强调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培养的背景下,也对相关教学实践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将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对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必要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175-01

        新课改强调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直接关乎学生学习成绩以及综合素质的高低。本文通过概述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必要性,指出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可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实现翻转课堂模式以及改变课后作业模式等途径得以实现,旨在为高中数学教师以及学生提供可参考性建议。
        1、更新教学观念,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环境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高中生依旧处于青少年阶段,这一阶段的身心发展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也导致构建自主学习环境在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具有非常积极地作用。为此,从教学的角度来看,也应着力为学生创建一个宽松和谐、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不受约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在这里感受到轻松愉悦,这样也才更会激发其标新立异、敢想敢说的思维。具体来说,需要着力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这也更有助于学生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2];创建层次分明的数学教学课堂,根据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差异,有针对性的提出合适的教学任务和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充分展示和发挥其特长的机会,激发其对成功的追求欲望,让其在不断成功中培养自信;构建有利于发散思维的高效课堂,主动为学生提供思维发散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发掘解决问题的方法。创建自主实践的课堂教学,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学生创建有针对性的教学环境,在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将眼、手、脑和嘴结合使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化为感知的内容,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步提升。
        2、改进教学方法,增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教学方法是一种技巧性的东西,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成果,因此必须使用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不同的课程中要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在“概率”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将一枚一元硬币掏出,往空中一抛,伸手接住并让学生猜是正面还是反面。由于高中数学教学氛围比较严肃,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活动中积极性很高,注意力逐渐都聚集到这一问题上。这时教师再适时地提出概率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概率事件。然后,教师再引进排列组合在概率计算中的应用,并以自己亲自示范“投掷10次硬币1次正面向上的概率”,运用画树形图的方法将概率求出。此时,教师布置一些教学任务:让学生三个人为一组,一人投掷硬币,一人记录,一人进行计算,分别计算投掷10次硬币2次正面向上、3次正面向上和5次正面向上的概率。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展开互动,指导学生的一些细节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自主学习能力就会显著增强。



        3.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大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克服自己是主角的旧模式,启动新型的“合作——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建立民主课堂,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尊重学生个性、人格及爱好,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做学习的主人。传统课堂教学“一问一答”的模式,随着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的增强,变为互问互答,教师角色也发生转变,不再是课堂提问的垄断者,而是一位倾听者。教师应倾听什么?首先要启发学生说思路,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然后借助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如个人陈述、同桌互谈、小组讨论、师生切磋、大组交流、全班共议等等,让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开发智力,不仅使团结协作、个性展示等人文精神在合作中得到弘扬,还促使思维方式得到训练,观察、思辨、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这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其次,在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时应做到为每一个学生想说、敢说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和时间保证。同时要注意到,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进行严格的规范,训练学生表达算理概念的逻辑性和准确性,训练数学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对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叙述,提高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4.改变课后作业模式,让学生自主命题与解题
        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题海”战术一直被惯用,教师和家长认为学生只有在大量习题练习中知识才能得以巩固[3]。毋庸置疑,“题海”战术有其有点,但是这会让学生担负过重学习压力,学生也容易出现厌烦情绪,不但不利于学生知识学习,还会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要想培养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一改传统课后作业模式,调动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就所学知识出题,例如《直线方程》章节学习中,要求学生就生活中各不同坡角进行观察,并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应用题,然后同学之间交换作答。在题目设计中,学生必然要有解题之法,如果交换者有更优解题之法,通过交流可培养学生间主动交流能力,这是自主学习另外一种表现形式[4]。一改传统作业模式,可再次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有至关重要作用。
        5、改进评价手段,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与此同时,还应关注课程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评价模式中跳出来,定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开展学生自主性教学评价方面,要将出发点定位于学生,将以人为本作为学生发展性评价标准,积极践行和落实生本理念。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评价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以及家长点评等方式科学评价学生的成长发展情况,在开展教学评价时也应从注重智力评价转向注重多元能力的评价,由终结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转变,将学生的探索、体验活动融于整个评价过程,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不断完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掌握自己的学习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不断提升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是学生一生中成长和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逐渐达到最高点,这时学生具备极强的可塑性,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使教学手段更加多元化,不断深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姜铁军.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2]范立新,杨莹.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26:135.
[3]闫梓楠.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07:119-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