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李小丽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李小丽
[导读] 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语文课堂承载着培养学生精神塑造能力的重要使命,同时语文课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课程。本文以培养学生能力、传授学生知识为目标,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李小丽   三台外国语学校
【摘要】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语文课堂承载着培养学生精神塑造能力的重要使命,同时语文课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课程。本文以培养学生能力、传授学生知识为目标,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213-01

        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有效教学、减压减负的理念在各科教学中都成了老师追求的目标,也成了提高学生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因此,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改变课堂教学策略就成了初中语文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一直关注的问题。
        一、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惑,而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还需要增加一个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在教学工作中,解答学生疑惑是关键,在教师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想要的知识。所以要将问题教育,作为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在之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会向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学生也会回答,但是通过对比发现,学生回答教师问题,远不如教师和学生共同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效果强。例如,教师在提问之前,通常已经有了答案,通常教师在听取一些同学的回答后,将所谓的标准答案告诉学生,学生在知道答案后也不加以思考,直接进行记忆,这样的问题远远达不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理想效果。而如果在学习中,让学生来提问老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会引起全班同学的思考,而学生只有思考了,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够得到锻炼和培养。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提问,于是我在讲到这段文章时,就告诉学生们说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进行提问,结果可想而知,纷纷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二、注重课前有趣、生动地导入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老师总是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看似节约了时间,直接进入课堂教学内容,但其实是,学生根本还没有调整好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很难进入学习内容,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作为新时代的初中语文老师,我们要领会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在课前一定要设计有趣、生动地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热情,让学生进入状态,进入课堂教学内容,接下来的教学中就顺其自然,顺理成章了。
        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老师在课前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几张济南冬天的照片或视频,给学生身临其意的感觉后,让他们闭着眼睛进行想象,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做准备。


通过这样的导入和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学生思想、心态自然就进入了学习的内容中,学习起来会更有效率,对知识点以及课文的理解会更加深入,从而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果。
        三、使用情感教育,引起学生共鸣
        而在教学中融入情感因素,则可以将学生带入情感之中引发学生共鸣。学生在文章作者所构建的丰富情境中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和情感,通过这种情感,树立学生的思想意识、培育正确的三观。
        例如,在进行《背影》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我首先为学生播放了与课文同名的电影,虽然剧情不同,但同样描述的是亲情,气氛也极为相似。学生在观影后,完全沉浸在那种气氛之中。随后再进行文章的教学时,看到文章中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父亲爬上月台为我买橘子等场景,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即使再大的困难,也不能阻挡亲情。学生们在读完课文眼角都泛出泪光。对文章中作者描写自己的情感部分的感受就更加深刻了。除亲情以外,远大的人生理想也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例如在学习《水调歌头》时,大文豪苏轼的豁达胸襟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带给学生们深深的震撼。整首词想象奇特、已经开阔,学生们在初次阅读后就感受到了诗词的壮阔。而当学生们读到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时,瞬间与这首词产生了共鸣。整首词读完,一些住校的学生想到了父母。而当我告诉学生们苏轼的坎坷经历时,学生们更加佩服苏轼这种豁达的人生观。
        四、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能力
        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学生主体意识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探究学习,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探索学生主体优势,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试讲。
        在一堂课结束后,我告诉学生下一堂课学习《晏子使楚》,而这一刻要让同学们自己来讲,每个同学都要进行备课。由于文章属于文言文,所以学生们需要对其中的一些词语进行解释,同时针对其中的一些特殊句子,进行重点讲述,而我则作为学生在下面听讲。由于课文较长,学生无法全部驾驭,于是采用每个人讲一段的方法。在学生讲课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有备课,一些讲述不完善的地方也有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最后的结果超出想象,通过学生们的补充,学生讲的课比教师还要细致,并且涉及到的重点语句全都被找了出来,并重点强调。这样,学生们通过讲授这篇课文,做了很多准备,一些重点知识也已经完全记住,效果比教师授课还要好。
        五、结语
        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学,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只有将学生当做课堂主题,才能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主动去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浩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J].科学中国人,2015,0(6Z).
[2]王清.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7,0(8Z).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