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改革数学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创新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蒲文娟
[导读]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尤其是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在数学教育方面,我们教师不应该只做知识的呈现者,更应该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教学方法不应该只停留在知识的灌输方面,而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数学的思维策略。

蒲文娟   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民族初级中学  湖北  恩施  445000
【摘要】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尤其是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在数学教育方面,我们教师不应该只做知识的呈现者,更应该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教学方法不应该只停留在知识的灌输方面,而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数学的思维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204-01

        数学是一门对于思维要求和逻辑性要求比较高的学科,通过学习数学,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性也得到比较大的提高,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就要从数学课堂教学着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思考。因此,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探究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教师整合自身的创新意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我国在校园教育中主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进程中众多教师不断强化对知识点的积累和掌握,在高强度的教育教学机制中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已经逐渐降低。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都没有良好地转变,又怎么能够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因此,应当引导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进行自身能力的反思和提升,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和总结,将原有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知识结合当下的教学流程最大化发挥,促进自身的能力转变和自我意识创新。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当提升自身对教育工作的热爱,能够明确自身在教育工作中的充实感和愉悦感。在教学中不仅应当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应当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身心变化,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在结合教学内容和新课程改革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在教学进程中要逐渐挖掘自身的能力,对自身进行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生活实际的观察和研究应当逐渐深化,保证自身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态,总结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更好地提供具有创新性的教学内容。
        二、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设备,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充分的兴趣是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进行数学教学中,应当确保教学内容的趣味性。通常情况下,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和乏味,教师预期的教学形式基本上难以达到既定结果。而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行程问题中甲、乙两个车站中有a、b、c三个不同的站点,之间的距离各不相同,出售各个站点之间的车票应当保证车票出售价格与乘坐距离相同,那么a、b、c之间车票应当怎样出售?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教师不必提出直接性的答案,应当引导学生利用问题提出中蕴含的各种信息进行信息的整合,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将学生划分成为若干小组进行小组讨论,以发散式解决问题所在。
        根据心理专家的相关研究,初中生的年龄有限,生活实践能力也不是十分成熟,在学习中受到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根据教学内容构建具有实践意义的问题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中调动学生的探究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这阶段教师应当注意的是,首先,选择学生具有一定经验的生活场景,或者选取学生自身经历过的实践环境,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建构问题,增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动力。其次,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说教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主动权,引导学生掌握课堂中的主动权,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设时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力开始的。”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劳动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创造需要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前提。
        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时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讲授“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我首先简洁明了地引入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拼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的三内角的和,并作出猜想,然后对学生的猜想给予鼓励,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猜想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形成这种意识的过程。接着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证明猜想是否成立?我先引导学生回忆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两直线L1∥L2被第三条直线AB所截,观察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为引出三角形,再过A点作一直线AC与L2相交于C点。在此基础上,我提出:1.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各是什么?这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2.你能根据这个图形和前面已学知识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吗?通过学生自我思考、相互讨论,学生自己就可以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为深化本课题的学习,我接着引导学生分小组着重进行证明方法及思路的再讨论,重点是研究辅助线的作法,学生可得出可通过三角形的任一顶点作对边的平行线。再进一步让学生动手画三角形,看看一个三角形中钝角或直角最多能画几个,为什么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或钝角呢?最后,我又提出:大家已知三角形可以按边的不同进行分类,三角形能否按角进行适当分类?为什么?至此,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本节课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相互沟通,主动论证、求知,自主创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使学生学得活、理解深、记得牢。
        四、打破思维定势,鼓励学生质疑,诱发创新意识
        对不同问题可提供同一思路来解决,之后提出个别条件的变化,要求用新的思路解决,使思维灵活而富有创造性。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思考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找出学生在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上的思维定势;二是善于借鉴表面上与本问题无关的其他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可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有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不可缺少的。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精心设疑,还要懂得鼓励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在肯定其大胆提问的同时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往的场所,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思考问题,对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路和见解,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能够有效转变数学教学中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应当逐渐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整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思考和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玉涛.浅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趣味性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20 (22):39-40.
[2]李江专.西藏初中数学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途径探析[J].西藏教育, 2020(06):18-21.
[3]秦瑶虹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J].新课程?中学,2018,(4):212。
[4]黄明良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8,(3):4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