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刘艳
[导读] 教学模式的开发和应用,是一个随着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不断发展的双向动态。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恰当的教学模式。因此,从教三十多年来,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适应新的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小学生的学习是基于情境的,情境的素材是来源于教材。我根据不同的教材及不同的结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模式,从而把学生领到数学知识领域。发挥他们的思维,为学生搭建知识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

刘艳   湖南省隆回县西洋江镇中心小学
【摘要】教学模式的开发和应用,是一个随着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不断发展的双向动态。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恰当的教学模式。因此,从教三十多年来,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适应新的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小学生的学习是基于情境的,情境的素材是来源于教材。我根据不同的教材及不同的结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模式,从而把学生领到数学知识领域。发挥他们的思维,为学生搭建知识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实践与教育理论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在交流与实践中发现与应用新知。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情感。下面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195-01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已有的生活经验,构成了新的教学模式:即  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应用的教学模式。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世纪小学数学不懈追求的目标。而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是愉快教学的前提,也是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中,一直关注设计有趣的、现实的、蕴含数学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情境设计上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因此,我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借助多媒体增强学生的感染力与启发性。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巧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在创设情境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把新旧知识连接成一个纽带和桥梁。从已知的带出未知的,把它们紧密的相连,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是问题,是引起思考的诱因,是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和探索精神的最积极的因素。所以,我在备课中,精心把握设疑的尺度。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设定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也就是“以情境串+问题串”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问题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更高,达到获取新知识的目的。
        二、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灵魂的深处,都有一种最为深刻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尤其是儿童世界里,这种需求更为强烈。”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我的设疑就如同一石投向平静的湖面,会荡出层层涟漪。一方面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主动参与与学习活动明确了方向。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由的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题地位。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尽可能关注个性化的学生。


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尊重并欣赏每个学生。课堂上,让学生不断充分的,主动的表现自己。鼓励他们思考与自由表达。提倡合作与交流,创造有利时机,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对问题的独特见解。把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尽可能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同时,结合多媒体课件,设计福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新知,体会到了数学的真正价值。这样学生真正经历了探索和发现的研究过程,参与了认识的自主构建中来。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抓住关键问题——合作交流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绝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认识过程。因此,教学中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其创新潜能,发挥主体作用。例如:我在教学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乘法的笔算时,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算法,交流后会发现,有多种算法。让学生再次合作学习,从多种算法中泽选最佳算法,并能理解算理。通过面对面的合作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同时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倡导民主、鼓励思考与自由表达,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好习惯。把自己的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与教师的指导相辅相成的。课堂上,我深入到学生的小组中去,了解他们的合作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难点。适时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创设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很快的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能在融洽、和谐、宽松的气氛中,敢想、敢问、敢说。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发挥各自的有点。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发展应用注重层次和形式多样化
        有效的练习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并用之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注重设计一些促进理解,解决富有挑战性的习题。力求做到层次合理,形式多样。层次包括: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拓展应用。前三者是作为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应用不要求学生人人都会。因此,设计练习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练习,包括浅、中、难各种各样的小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巩固所学知识,都能有所收获,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设计练习题还要富有趣味性,注意形式的多样化。设计的题型有口算、笔算、应用、选择、判断、综合、演示操作、游戏、竞赛等。这样由兴趣到探索,学生真正的动手、动口、动脑。还可分为独立练习,小组合作等形式。这样课堂气氛就会很活跃,教学效果会更好。
        总之,小学数学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学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各种教学模式各有其优势。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教者自身的教学风格,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教学内容,设计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洪兵.浅谈如何构建初中数学有效课堂[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1):00041.
[2]唐文慧.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建构[J].引文版:教育科学,2015(2):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