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教育编创模块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修嘉艺
[导读] 音乐编创是高中音乐中重要教学内容,并且音乐编创是一门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并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与提升学生自身音乐审美能力,还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创造与开发学生无限潜能。在音乐编创教育过程中指导学生深入对多元文化进行理解,这对提升高中音乐编创教学质量与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高中音乐编创教育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关于音乐教育编创模块的研究与探析,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关于音乐的创造

修嘉艺   浙江省兰溪市兰荫中学  浙江  兰溪  321100
【摘要】音乐编创是高中音乐中重要教学内容,并且音乐编创是一门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并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与提升学生自身音乐审美能力,还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创造与开发学生无限潜能。在音乐编创教育过程中指导学生深入对多元文化进行理解,这对提升高中音乐编创教学质量与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高中音乐编创教育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关于音乐教育编创模块的研究与探析,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关于音乐的创造力,以及在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中音乐;编创模块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230-01

        所谓多元智能理论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加德纳博士所提出来的,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理论,并且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思考方式,以及认识方式是多元化的。因此在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进行高中音乐教育编创模块,可以更好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能更好的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与开拓学生的逻辑思维,因此怎样在高中音乐教育编创模块中融入多元智能理论方法尤为重要{1}。因此本篇文章将重点对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教育编创模块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具体多元教育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为高中音乐教育事业提供建设性意见,详见下文叙述。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教育编创模块课程设置不同于传统的课程设置,因为多元智能理论所强调的是,在教育编创过程中不只局限于某一方向,或是某一单一的学科,而是要充分发现各学科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而更好的推动教育事业综合发展。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的体现,更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渠道,因此在高中音乐教育编创模块教学过程中,不要仅局限在音乐这一学科中,要站在多元智能理论概述视角下,加强音乐中的审美能力与数学学科的逻辑能力,还有语文学科的文字能力,以及英语学科的语言使用与表达能力,这都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关于音乐编创教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所存在的关联,而找出这些学科间存在的关联,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升高中音乐编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而多元智能理论教育理念是倡导弹性的、多因素组合的治理观;提倡全面的、多样化的人才观;倡导积极的、平等的学生观;倡导个性化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倡导多种多样的、以评价促发展的评价观。
        二、整合多元智能,促进学科综合
        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的音乐编创模块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满足当下新课改要求,以及不能符合学生对于音乐编创学习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对高中音乐编创模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因此为了有效提升高中音乐编创模块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审美能以与鉴赏能力,还有创造力以及逻辑思维间存在的紧密联系,从而更好的为学生呈现出高质量的教学。要想发现以上种种之间的联系,这对音乐教师的要求非常高,要求教师专业能力要强,同样也要求教师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同样教师自身要具有发散性思维,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从而更好的指导学生对音乐进行创造。


基于此多元智能理论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扩展教学视野。音乐编创课程教学中教师还要做到将音乐与颜色相结合,发挥人的视觉体验,打破空间局限,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进行音乐编创{2}。
        举个例子,高中音乐编程教学中我们通常所接触的音符共有十二个音,其中十二音中每一个音符都可以构成小调或者是大调,并且不同音之间所表达的情绪不同,而音与音之间的不同也就造就了色彩表达的不同。比如降E大调多表现出的是一种明亮且温暖的并且富有活力,如果用色彩来表示的话就可以用橙色来表达,以此作为举例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脑洞,且充分打开思维,这样的高中音乐教育编程模块课堂教学,就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且其创造力在课堂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这样的教学方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更好的吸引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将色彩作为教学工具,会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具有层次感。再比如音乐与诗歌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音乐变成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将音乐与诗歌进行结合,比如诗歌中注重的是抑扬顿挫以及要求诗歌尾字要押韵,音乐也有异曲同工之处,比如音乐编创过程中要注意歌曲乐句的长短以及乐句的终止式位置,以及是否要在其位置处加入转调或是离调,不同的音调表达不同的音乐情感,由此可见音乐与诗歌也有相通之处,因此要做到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整个多元智能,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科综合。
        三、发展语言智能,提升审美能力
        语言对于我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生活与交流的功能,并且也可以将语言称为“卓越的人工智能”。语言作为我们交流与记录或是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将语言以歌唱的形式表现出来,更是表现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根本表现。传统音乐编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歌唱与音乐鉴赏的教学,忽视了对音乐编创教学,导致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得不到提升,且学生也不具备音乐的创新能力。因此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高中音乐编创教学中,教师定要创新与优化升级传统教学方法模式,不要只注重学生的某一音乐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教学,更应该在教学中做到协调发展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以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前提基础,设定教学内容时,将听说读写融入到音乐教育编创模块教学当中,指导学生在聆听完音乐曲目之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深入分析音乐作品的内在涵义。另外教师还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阅读材料,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找出阅读内容与音乐作品的想通点,并以此作为根据进行音乐编创,这样编创出的音乐作品更加有意义,并且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乐感,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由此可见发展语言智能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十分重要。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教育事业中音乐这一学科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教学位置,并且高中音乐编创也需要课程改革的理论支持,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对音乐编创模块教学做出革新,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推动了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杨亚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教育编创模块探究[J].科技资讯,2020,18(18):131-132.
[2]王璐,叶钟玲.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分析[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