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易错题的成因及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李秀斌
[导读] 在初中阶段,学好数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做好初中数学教学,特别是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需要着重分析,帮助学生了解错误的根本原因,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学生可以有效地处理各种数学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解决相应的问题时,我们可以仔细审视问题,找出问题中的条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进而使学生形成较强的数学解题能力。

李秀斌   利川市建南民族初级中学  湖北  恩施  445412
【摘要】在初中阶段,学好数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做好初中数学教学,特别是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需要着重分析,帮助学生了解错误的根本原因,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学生可以有效地处理各种数学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解决相应的问题时,我们可以仔细审视问题,找出问题中的条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进而使学生形成较强的数学解题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易错题;成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228-01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根源,引导学生改正错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学生能够认清自己错误的原因,有利于学生对自己进行深入反思,从而改正错误,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可以避免容易出错的问题的发生。
        一、初中数学易错题的产生原因
        1.前摄干扰
        由于某些数学知识的高度相似性,学生的新概念学习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无论是对知识的理解还是分析思维都会受到原有知识的影响,学生会形成一种惯性思维,这种惯性思维会受到主动抑制效应的影响,特别是在学习具有相似性和不同指标的数学概念时,学生会受到更明显的主动干扰。比如说,对(a+b)2=a2+2ab+b2进行学习的时候,不少学生将其写为(a+b)2=a2+b2,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之前学习了(ab)2=a2b2,在前摄干扰下,出现了这方面的错误。
        2.概念理解不透彻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概念学习是一项重要内容。只有掌握数学概念,才能进行计算、推理、证明等数学活动。学生数学概念的掌握是有效学习数学的前提。为了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必须准确地掌握相应的数学概念。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很多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这会导致解题中出现各种错误。随着学生数学概念的逐渐增多,概念混淆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还不够强,在学习新的数学概念时,在解决相关数学问题时,往往会出现概念不清等现象,从而导致相应的偏误问题。
        3.未能够识别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有些问题含有更多的隐含条件。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时,只注意问题中给出的明显条件,而不挖掘问题中的隐藏条件。特别是在解决一些综合性的数学问题时,以往的考虑不够全面,那么各种错误就会显得粗心大意,进一步提高了错误率。另外,如果学生不能理解问题的含义,就会出现相应的解题错误。
        二、初中数学易错题的应对策略
        1.合理分类易错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当学生容易出现错误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分类,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让学生课后详细记录,记录自己易犯错误的问题,并纠正相应的易出错问题。教师还应跟踪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找出错误的具体原因,引导学生改正错误,防止类似错误的发生。


针对容易出错的问题,要进行巩固练习,保证学生真正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对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分类。从数学概念、定理和计算的角度出发,利用错题本对错误的数学问题进行分类记录,便于学生今后复习,弥补自己的不足。
        2.利用易错题范例进行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巨大差异,容易出错的问题会更加多样化。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的问题解决思路,全面了解学生易出错问题的成因,总结分析学生的常见错误。在实际教学中,把这些容易出错的问题作为教学案例,给学生指导,找到解决办法,理清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反思产生错误的具体原因。教师在解释一些容易出错的问题时,不应直接给出答案。相反,教师应该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根据相应的问题找出产生错误的具体原因,并进一步学习相应的数学概念,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从容易出错的问题中吸取相应的教训,才会有以后再也不上课了,看来学错了。通过对学生易出错问题的分析和引导,有助于学生形成认真解决问题的思维。
        3.提前干预
        备课时,教师要充分分析学生的常见错误及产生错误的原因,并针对具体原因提前干预,防止学生犯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课题向学生讲解新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自己可能犯的错误,避免今后解决问题时出现类似错误,充分认识到早期干预的积极影响。比如说,对等腰三角形以及等边三角形进行讲解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两种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和差异性,教师需要提前让学生了解相应的解题过程,防止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对于等腰三角形来说,其主要特征就是三线合一,对等边三角形进行讲解时,由于该种三角形属于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在具体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反复强调两种三角形之间的差异性,等边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是等腰三角形所不具备的,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并且对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重点强调,确保学生可以认识不同三角形之间的差异性,能够防止解题错误。
        4.培养学生养成谨慎的思维习惯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有些数学问题表面上并不复杂,只要学生充分理解题目,往往能算出部分正确答案,但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如果深入挖掘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在不同的条件下,过去会得到不同的答案答案,这是典型的分类讨论数学问题。对于这类问题,不少学生会出现漏解,比如说,在等腰三角形中,其中一条边长为4cm,周长为10cm,面对这样的题目,有些学生仅考虑了一种情况,题目中隐含的条件也没有得到充分挖掘,除了可以得出4、4、2的结论,还可以得出4、3、3的结论。为了防止学生漏题,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审慎的逻辑思维,增强学生审题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典型问题来强化学生的解题思维,使学生在解决这类数学问题时能够分类讨论,防止出现漏解现象。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易错题,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易错题,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帮助学生发现具体问题,使学生能够分析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可以改善他们的数学知识结构。易错题是有效的教学资源,需要高度重视和合理利用,从根本上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宿萍.初中数学易错题分类剖析[J].初中生必读,2020,(Z1):52-53.  
[2]徐凤国.初中数学如何利用“易错题”资源[J].吉林教育,2018,(14):46. 
[3]吴清梅.初中数学典型“易错题”的分析与思考[J].当代教研论丛,2019,(10):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