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核心发展理念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桂鹏
[导读]

桂鹏   宣城市第六小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219-01

        在淮海中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的阴影罅隙里,在一小片待拆迁的低矮民居丛中,镶嵌着一所百年历史的袖珍老校——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三中心小学。一幢仅有的六层老办公楼改建的教学楼,一块仅有一个篮球架的操场和一条仅有两个道次、60米长的塑胶跑道。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座落于新天地、大世界和人民广场钻石地段中心的弹丸之地,却以他与众不同的磁力深深地将我吸引,让我徜徉流连于他那独特的文化氛围之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是的,当我们还在纠结于学校场地不够大、设施不够全、投入不够多时,在改革前沿的大上海,有这样一所因等待拆迁而设施建设冻结的老校,他立足实际,不等不靠,以学校核心发展理念为指引,因地制宜,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以人为本、立体构建的场院文化
        狭小的校园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块约占学校操场面积二分之一的家长等待区,体现了学校管理者以人为本、服务家长、关心学生安全为先的理念。精心设计的网格化围墙将校园与奢侈品牌“爱马仕”的法式洋楼巧妙分割而毫不突兀,悬挂于围墙之上的绿植,分布于下水道上的盆栽,让小小的校园春意盎然,温馨怡人,相信老师和小朋友们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定会愉快的度过每一天。
        二、开放包容、富有色彩的走廊文化
        踏着宽阔的阶梯,孩子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色彩缤纷的儿童乐园,这里有种类繁多的绘本、图书,有可卧可坐的沙发、软垫、榻榻米,有随手可取的精美期刊。不再是冰冷洁白的教室、黑板和讲台,谆谆教诲的老师和做不完的作业。
        童年应该是有色彩的、阳光的、充满童真和无限欢乐的,这才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根据一至五年级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心特点,同时结合学校基于“SMILE”课程理念的五大类课程内涵,每一个楼层都有属于自己的明快色彩,同时又结合同楼层不同班级的差异,在一个区域统一的前提下又充分张扬各自班级的个性追求,丰富文化内涵。“三心家长”、“五星少年”、“小小心理联络员”、你的手工、我的贺卡、他的心灵悄悄话……玲琅满目的学习生活点滴让每一个楼层文化自成特色又相对统一于学校的总体理念之内,从而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均衡,形成活跃灵动的校园流动的色彩文化、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三、制度化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管理文化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卢湾三中心也不例外。


但在严格制度管理的同时,适度的人文关怀将有效的淡化管理者的角色印记,拉近彼此的距离、促进双方的感情交流,进而助力学校工作的开展。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承担者,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教育学生、指导家长、教学教研、作业批阅,工作压力大,精神负担重。作为管理者要倾听他们的心声,关心他们的成长,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巨大潜能。
        工作和生活上要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办公环境,因地制宜的建设教工休闲减压放松区域,如卢湾三中心温馨舒适的教师“咖吧”,环境优美的教工餐厅,让幸苦工作的老师们疲惫的身心有一个调节放松的场所。
        在教师的个人发展上也要经常的予以指导帮助,当他们遭遇进步发展的瓶颈时,管理者要予以关注,帮助他们解决自身发展中的障碍,因为每一个教工的进步也即是学校的进步。
        四、校本资源的特色发展文化
        当我们还在小心翼翼的摸索编创校本教材的时候,卢湾三中心的老师们已经开始每人负责一个校本课程的开发,全校54名教师,开发58项校本课程。从课程纲要的拟定,到课程资源的收集整理,到课程科学性、可操作性的研究,直至校本课程的最终定稿。每个班级还有自己的班本教材,每个同学还有自己的生本作业设计,课程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这个中心来展开。
        五、在地文化及系列衍生文化
        黄浦区卢湾三中心小学紧邻繁华热闹的“新天地”,老上海历史悠久的“大世界”,以科技创新闻名的“K11”,遍布各处的石库门老建筑,还有“思南公馆”、“周公馆”以及“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学校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对学生开展贴近生活的系列新、老上海的历史文化和科技教育,极大的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在紧抓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学校还基于整体办学理念开发一系列的衍生文化产品:比如无处不在的LOGO文化,定制钢笔、簿本、杯垫、茶具、学生奖品等等,让学校的品牌形象从校园延伸到千家万户。
        六、校长领导力文化
        一个优秀的校长能影响和带动整个学校的发展进步,而一个名校长更是能塑造出一所名校。初见王平校长,得体的着装、亲切的话语很容易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严谨的工作态度、睿智果断的处事风格、谦和平易的待人接物,果然不愧为上海市名校长!
        作为前瑞金二路小学校长,自调任中心校以来,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在因面临动迁而处处掣肘的情况下,克服众多阻力重塑校园文化,实施课程建设,亲自带领教研团队申报立项了多达8个课题(其中四个为上海市级),其领导力可见一斑。让校园充满“童味”,让每一棵小草、树木、花朵都会说话,让每一面墙壁都传递文化的影响力,这是王平校长的追求,我深深体会到了。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校园文化建设是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掘一切可利用的文化资源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培养和塑造适应未来发展的一代新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