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谢冬梅
[导读] 化学是门重要学科,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必须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具体实践环节,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体验机会,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自主分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另外,还要学会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让实验教学更具特色,让师生互动更加和谐。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最大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工作走向更大成功的关键,强化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

谢冬梅   三台县石安中学
【摘要】化学是门重要学科,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必须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具体实践环节,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体验机会,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自主分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另外,还要学会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让实验教学更具特色,让师生互动更加和谐。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最大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工作走向更大成功的关键,强化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提供一些有效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216-01

        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在全面提高学生化学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初中化学教师就可从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出发,利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一、巧设化学生活实验
        教师要寻找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衔接点,鼓励学生将生活实际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挖掘、发现、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有效互动[3]。比如,“酸的性质”教学时,教师对实验进行创新,以检测碳酸盐为中心点,以生活中熟悉的水垢替换大理石,改成水垢与盐酸进行反应。这样不仅节约了化学材料,而且更加贴近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利用学到的实验知识,用醋除水壶里的水垢,布置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去除效果,实现了化学知识向生活的延伸。教学中,可选择生活化的实验器材进行化学实验,利用废弃的旧材料制作实验器具,提升学生的节约意识,让他们养成循环利用的好习惯。
        比如,利用废旧的塑料瓶制作漏斗,用注射器替代滴管等。要把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激发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后自己回家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在学习了“水、空气、酸、碱、盐”等知识后,组织学生了解当地的饮用水、空气、土壤等情况,空气的污染程度、污水处理、农药化肥的使用等;关注新闻事件,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假酒、劣质奶粉的危害,要求学生在参观后提出问题、发表建议。通过这些调查活动,使学生树立了绿色环保意识,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演示实验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对知识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不需要教师的督促,能够做到自发地主动学习和知识探究。与此同时,学生在对所学化学知识充满期待或是兴趣时,则会对所学知识充满了期待或是兴趣,进而主动探索,使整个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中,可在课堂导入中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金属铁”这一单元内容时,在讲解铁生锈的原因时,教师可以先启发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对铁生锈的各种情况进行思考。在通常情况下,为什么将铁制品自然放在空气中会生锈,而涂了油漆的铁制品或是放在干燥地方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得出结论后,教师可让学生们进行自行讨论,并在一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由于铁与空气接触后,与空气中的养结合;同时由于水分子能够与铁发生反应,因而生锈;涂上油漆的铁制品,由于油漆隔绝了氧气和水,所以没有生锈。再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由于实验过程较长,教师可带领学生提前进行实验。最终学生得出实验结论,铁锈是由于铁和氧气、水分子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利用实验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三、利用改进实验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随着化学内容的不断深入,一部分学生会随着知识内容的增多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也会对实验失去兴趣。对此,教师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调整,在教学中持续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演示实验时,每当教师操作完成后,学生都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对此,教师就可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改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演示实验转变为探索实验,不仅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例如,在学习石蕊实验时,传统的石蕊实验是用食醋、稀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来进行实验。对此,教师就可对教材中的实验采用探究实验,对石蕊实验中的石蕊溶液进行大胆分析,并在实验中,将紫色的石蕊溶液改换成黑枸杞溶液,让学生掌握酸碱指示剂的本质。在实验中教师可用让学生进行分组对比试验,学生分别用石蕊溶液与黑枸杞溶液当作指示剂。实验最后发现,在酸性条件下,黑枸杞溶液与石蕊溶液都呈现红色,而在碱性条件下,黑枸杞溶液与石蕊溶液都呈现蓝色。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实验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增强了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总而言之,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创新时,要从学生的心理认识水平和教学实际内容出发,用多种教学手法,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实践创新能力、化学思维方式,利用化学实验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德发.论实验探究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15):134.
[2]李娜.探究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里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7(35):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