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侯立芳
[导读]

侯立芳    山东省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  山东  滨州  256656
【摘要】英语早已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灵活掌握多国语言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小学的众多课程,大多以启蒙为主要目的,让学生理解知识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兴趣出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大大提升,且学习效率也会显著提高。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手段上必须加以创新,让学生体验到更直观便捷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思维导图;策略实施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8-069-01

        思维导图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其主要目的是将大块且连贯的知识根据逻辑关系进行表格或图像的编排和绘制,以便让人更清晰直观了解细节间的作用及关系。很多人认为英语作为语言类学科,掌握好词汇量和句式变换即可,实则不然。英语学科虽更偏向文科,却也需要大量的细碎知识点支撑,时态变换规律、同义单词的区分、词性的记忆等等,都需要更加系统的整理,以便学生系统性学习。将思维导图穿插进课堂中,增加学生课堂表现力和互动,活跃课堂以推进知识渗透。
        一、思维导图的课堂效益
        小学生群体存在很多共性问题:思维过分活跃导致上课溜号;好动影响课堂纪律;认知能力不足难以消化吸收大量知识点等,针对小学生这些问题,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思维导图的优点则体现出来。由于小学英语的启蒙性,其课文内容容易理解,课文段落言简意赅,非常适合小学生这样的初学者学习。小学英语课堂中知识点虽多,但总体需要记忆理解的部分实际没那么繁多,学生对于小学英语的难以掌握主要体现在定式记忆和时态辨别方面,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展开思维导图,让学生感受全新的学习方法,将传统的文字解释转换成线条和方框的形式,节约时间的同时增强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日常学习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为中心,留给学生充足的表现机会,且要满足课堂趣味性,可以采用转换导图外观、小组合作绘制、演讲制图心得等方式实现思维导图的作用最大化,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其更多作用,提高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开阔思维。同一堂课中,教师可以不局限于一张图,可以将课文中知识点按类分散,几课时后将几张导图整合到一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加深印象,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严谨,实现课堂教学意义。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幼儿园过度到小学,对学习的认知程度不够,课堂上往往无法集中精力投入进学习中,创新教育为改变现状,加大力度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小学英语的课文内容趣味性还算足,但课文短小不足以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教师应适当展开课外教学,现如今互联网资源丰富,符合课文内容的辅助资料比比皆是,例如《At the zoo》一课中,书本中展示大量动物图片,生动形象,但毕竟图片形式的动物不够鲜活,教师可以播放动物影片增加学生代入感,并适时引出思维导图,以大象为主体,逐步分散引出大象的各个器官、器官的特点以及具有相同特点的生活可见物品,如:大象——鼻子——长——像水管;大象——耳朵——大——像蒲扇;大象——腿——粗壮——像柱子。以此方式,学生不仅学习到动物的相关知识,还增加了对生活实物的认识,从英语学习出发,大大扩充学生词汇量,全英文的思维导图对学生而言可以快速提高词汇量,在进行课程内容学习的同时实现单词和词组记忆。
        (二)培养学生思维模式
        思想会随着人成长年龄不断增高而逐渐严谨,小学生正是天马行空的年纪,具有相当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加以培养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到学习中,在英语教学准备工作中,教师可以准备好课程安排,将导图多元化,结合课程内容,以《My home》一课为例,需要介绍家庭环境和摆件,内容主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既要表达出家具摆设还要保证介绍得体,因此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表达。从进门door开始,可以延伸为:living room、kitchen、bathroom、bedroom and balcony,进而逐个介绍房间内物件摆放,living room分支television、tea table、sofa and so on。这样不仅可以理清介绍环境的逻辑,还避免啰嗦赘述。
        (三)构建知识结构,强化记忆
        人类思维非常活跃,小学生虽比不上成年人思虑周全,却也足够灵活,具有很强的思维潜能,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在注重学生记忆知识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更适合学生学习,现如今教材都制定得逻辑紧凑,学生学习时若跟得上进程,往后学习难度逐步提升也可能适应,但大多数学生课上都会出现走神、不用心的情况,导致课程内容脱节,后续知识跟不上,教师在展开每堂课教学前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回顾上节课内容,《Ways to go to school》的上一单元为《How can I get there》,教师在介绍路程选项过程中可以引入些许上一单元的知识,回顾交通工具的相关知识,“I need three steps to get to school. I ride to the bus station, take the bus to A, get off and walk to school.”这样的造句训练,可以在引出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同时复习上一单元的知识,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系统知识体系。
        结束语
        总之,小学英语课堂结合思维导图可以将抽象的英文知识更加具体化,绘制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而且在结合课程的同时对思维进行提升培养,对小学生往后的学习发展也将起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焦晓瑜.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应用的行动研究[J]. 学周刊, 2018(18):51-52.
[2]钟晓兰. 关于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 校园英语, 2018(13): 209.
[3]吴敏,  赖丽萍.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Phonics教学的模式探究[J]. 中学生英语, 2019(40):.42-43.
[4]汪娟. 基于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考试周刊, 2018(61):118.
[5]朱梅. 核心素养背景下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英语课堂的策略研究[J]. 启迪与智慧:成人版(上), 2020(4):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