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护理标准操作规程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月7期   作者:邱忠英
[导读] 成分输血护理标准操作规程

邱忠英
(自贡市中心血站;四川自贡64300)0??
一、什么是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就是采用一些医学专业的方法将全血分离,然后制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蛋白等纯度高且容量小的血液成分,最后再根据病情的需求将其安全的输送给患者的一种输血方式。

二、成分输血护理的必要性
   按照正确的成分输血护理程序进行护理,能避免或减少输血的不良反应,保证病人在手术过程中输血安全。
三、成分输血护理的操作规程
   (一)、目的:为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成分血输注以及监护而规范的标准操作。
   (二)、所需材料:静脉输液物品、标准输血器、静脉输血用生理盐水
   (三)、步骤与方法:
1、输血前的护理
   (1)护理人员应该熟练掌握成分输血的相关知识,包括成分血的种类,保存方法,注意事项,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等;以及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充分了解,比如病情,输血史,传染病史,过敏史等。这样有助于护理人员在输血前合理的正确的制定输注顺序,速度和时间,从而减少在输血过程中发生的危险。
   (2)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地向病人及家属说明输血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以消除病人对输血的恐惧心理,增强对输血的信心,让患者有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输血;同时,也要对病人及其家属说明输血后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让他们做好一定的思想准备。
    (3)将收集和了解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不同的情况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列出护理诊断和相应的措施方案。
   (4)采血:护士持《输血申请单》抽取患者交叉配血标本,并事先在试管外贴上条型码或者是通知单上的联号,必须完整地规范地填写病人的相关信息。采集患者的交叉配血标本之后应该加强核对,严格按照一人一次一管的顺序完成。抽血完成后,正确的记录采血时间,并将标本尽快送到输血科或者血库。
   (5)取血:护士接到取血通知,与输血科或者血库的工作人员共同核对《输血记录单》、血袋标签等内容,并仔细检查血液质量,确认无误之后签名并登记取血时间。取血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荡。
   (6)检查输血前医生有没有履行告知义务,并按要求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前,应该由2名护士再次核对《输血记录单》以及血袋标签等内容准确无误,血液正常,才可以输血。
   (7)输血前还应该询问病人血型,如果病人不清楚,需告知病人,嘱其记住,并悬挂血型牌。
2、输血中的护理
   (1)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到病人床前再次严格地核对信息,反复核对,方可输血。
   (2)输血时应该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并且严格认真地观察患者的变化,根据情况调整输血速度。切记在室内温度高的情况下应适当地加快速度,防止血液发生变化。再次核对患者的各项信息并保证准确无误,记录核对输血人员的信息和输注时间。
   (3)输血完成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及管道。
3、输血后的护理
   (1)输血拔针后,用无菌棉签压住针孔止血,叮嘱患者在一天时间之内不能清洗针孔处,填写相关记录,并再次核对信息。
   (2)将血袋放在医疗垃圾袋中并存放在医疗垃圾桶旁边,由专业人士收集送回输血科。
   (3)使用过的一次性输血器和注射器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
   (4)护理人员应该多关心病人,询问病人身体情况,密切观察病人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四、成分血的输注和护理
1、红细胞的输注和护理
   (1)常温下输注一个单位的红细胞应该在取回后的4h内完成输注,冰冻红细胞在洗涤后需尽快输注,如果未能及时输注,只能在四摄氏度的冰箱保存24h。
   (2)特别注意红细胞不能加任何药品。
   (3)注射过程中发生堵塞时,要及时更换输血器。
2、血小板的输注和护理
   (1)血小板输注时要选用Y型标准输血器,根据患者能忍受的最快速度进行输注,一般是80-100滴/分,输注一个单位的血小板时间不能超过半个小时。
   (2)血小板不能冷藏,在传输过程中注意保温。
3、血浆的输注和护理
   (1)血浆输注是同型输注,特殊情况下,可ABO血型相容性输注。冰冻血浆输注前需要用冰冻血浆解冻箱或者水浴箱融化再使用。
   (2)保存温度为零下二十摄氏度,融化后的血浆呈淡黄色或者半透明,如果发现颜色不正常或者有絮状物出现就不能输注。
   (3)融化后的血浆应该立即输注,可以在四摄氏度的环境下暂时存放,但是必须在12h之内输注,没有输完的血浆不可再用。
   (4)输注速度最好是5~10ml/min。
4、冷沉淀的输注和护理
   (1)ABO同型或者相容输注,融化后一般为澄清或者略带乳白色的物质。
   (2)融化后的冷沉淀应该以患者能够忍受的最快速度进行输注,一般输注时间是半个小时以内。
   (3)没有及时输注的冷沉淀不宜在室温放置太久,不宜冷藏,也不宜再冷冻保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