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清风痛宁定点注射加小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82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月7期   作者:章士美
[导读] 观察正清风痛宁定点注射加小针刀治疗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章士美
(南京市玄武区兰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0018)
【摘要】目的 观察正清风痛宁定点注射加小针刀治疗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9年8月1日—2020年1月31日在本院骨伤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共选择8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不包括哮喘患者。膝关节腔内注射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关节腔外靶点注射及局部电致孔法透皮给药、再加上小针刀疗法。疗效:常见疼痛和肿胀消失,运动功能恢复正常59例。改善:关节肿胀、疼痛缓解、活动功能改善,22例;无法治愈:关节疼痛和肿胀没有改变,1例。结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正清风痛宁定点注射加小针刀治疗,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膝关节功能,明显减轻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正清风痛宁;小针刀;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
  临床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和运动协调功能受限。本院对8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正清风痛宁定点注射联合小针刀进行治疗,疗效令人满意。
1 临床资料
  选择8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男性24例,女性58例),他们均就诊于本院骨伤科门诊,并且是2019年8月1日—2020年1月31日期间,不包括有哮喘病患者。患者年龄从48岁到93岁不等,平均年龄为65岁。这种疾病的发病时间从3年到20年不等,平均为9年。单膝64例,双膝18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版)》[1]提出膝骨关节炎分期标准。临床症状确定标准和体征包括4个方面: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肿胀和变形,其中患者的主观疼痛为主要标准、X线片为基本标准。初期;偶发膝关节疼痛,日常活动正常。82例中无初期患者;早期24例:膝关节经常疼痛,日常活动不受影响,站立、蹲下或上下台阶时会感到疼痛,活动受到轻微限制,x光片显示关节间隙略窄,有明显的小骨赘;中期47例:膝关节剧烈疼痛,疼痛导致日常活动受限,膝关节反复肿胀,膝关节轻度内翻,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狭窄,有中度骨赘,软骨下骨轻度硬化;晚期12例:膝关节疼痛非常严重,日常活动严重受限,膝关节肿胀,内翻畸形,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严重狭窄,大量骨赘形成,软骨下骨硬化明显,膝关节骨性畸形明显。
2 治疗方法
2.1 正清风痛宁定点注射疗法
  正清风痛宁注射液2ml+2%利多卡因注射液2ml+生理盐水1ml,配成5ml正清风痛宁混合注射液。一疗程注射10次,首先每日一次,连续注射5次后,隔日一次,连续注射3次,最后,三天一次,连续注射2次。国药准字:Z43C2C279正清风痛宁注射液,规格2ml:50mg×1支,由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关节腔注射正清风痛宁混合注射液的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屈膝110°左右,以髌骨前外侧(膝眼)为进针点。对穿刺部位进行三次消毒,打开关节穿刺操作包,戴上无菌手套,铺上无菌孔巾,取无菌注射器,抽入药物,穿刺至关节腔内。针尖进入皮肤后,指向股骨内侧髁的前缘。在关节腔内局部注射的成功的标志是当针被插入时有落空感,没有血液回流,并且当注射器被推动时没有阻力。有关节积液者首次注射药物应先将积液抽出再注射药物,关节积液量小时可不必抽出。
  关节腔外靶点注射方法:膝关节周围仔细触诊检查,确定治疗点。治疗点一般都在关节间隙的周围、肌肉韧带的附着点、滑囊、脂肪垫等处。可查到明显的压痛点、结节和条索样物。操作可以与关节腔内注射同步进行,先进行关节腔内注射正清风痛宁混合液2ml,继则关节腔外靶点注射3ml,靶点一般取3-5点,每个靶点注射0.5-1ml。注射结束后进行小针刀治疗。
2.2  小针刀治疗
   操作方法:膝关节局部注射后,患者体位不变,采用直径0.8*50MM针刀在靶点处进行松解治疗,定点处实施纵疏横剥法,刀口线与下肢纵轴方向相同。拔出针刀,用无菌纱布按压3分钟。
2.3 电致孔法透皮给药
  将4毫升正清风痛宁注射液+5毫升2%利多卡因注射液浸泡纱布制成两个垫,每个垫放置在电极板上,然后将2个电极对置或者平置在关节腔外靶点处。热疗温度不应超过40℃。感觉到明显肌肉收缩和肌肉震颤,患者适应耐受电流强度。每天治疗一次,每次50~6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疗效评价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疾病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关节疼痛和肿胀消失,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改善:关节肿胀,疼痛缓解,活动功能改善。未愈:关节疼痛和肿胀没有变化。


3.2疗效评价结果:82例患者中,8例治疗时间最短,为3次;21人治疗6次;治疗一个疗程10次为50人;治疗时间最长14次为3人。82例患者均在第一次局部药物注射后进行针刀松解治疗。根据上述标准,治疗结束一个月后,59例治愈,占71.95%;22例得到改善,占26.8%;1例无效,占1.22%。23例在早期得到治疗,治愈比例为100%。47例中期病例中,36例治愈,7例明显有效,4例有所改善,91.48%明显有效。12例晚期患者,7例明显有效,4例得到改善,1例效率低下,实际比率为58.33%。
4  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是基层社区医院骨伤科最常见的疾病。是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一种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可分为两种类型: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原发性骨性关节炎,是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的关节出现退行性改变。继发性骨性关节炎,是因某种原因如创伤、扭伤、过度劳累、感受寒凉、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等破坏关节软骨、改变关节的结构。中医认为本病属于“骨痹”范畴,因衰老、肝肾亏虚、筋骨衰退,易受寒湿侵袭,最终导致膝关节功能失于滑利、血脉失和。辨证分析是“肝肾亏虚、寒凝血滞”之证。
4.1  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关节炎相关疾病已有多年,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3]。正清风痛宁注射液主要从青风藤中提取,是一种纯度在99%以上的单体植物药物制剂。青风藤是一种中药,具有舒筋活血、接骨益髓的功效,对风寒湿痹疗效显著。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对关节肿痛、屈伸不利、肌肉酸痛、麻木僵硬等有明显疗效。不仅存在明显的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功效,还有助于减轻疼痛和炎症,促进血液循环和改善微循环[4]。苟凌云[5]等研究发现,该药可以调节人体免疫,有效降低人体过度免疫反应,保护膝关节软骨,延缓改善软骨破坏。有研究表明正清风痛宁是安全的,可以长期使用。
4.2  电致孔法透皮给药。我们在关节腔内注射和关节腔外靶点治疗后,给予电致孔法透皮给药。不仅可以观察患者注射后是否有不良反应,又能通过透皮给药增加局部药物浓度,以增加疗效。此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易被患者接受。
4.3  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继发性原因是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造成的膝关节内部力量失衡。研究证实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由外部因素形成的。一是膝关节局部软组织形成牵连、粘合等损伤效应,破坏膝关节的力量平衡,造成关节处的高应力点;第二,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某些疾病,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被破坏,使得关节内部力量脱离平衡,才出现了骨刺。小针刀既具有“针”的作用,能够刺激穴位,改善局部炎症疼痛,又具有“刀”的作用,具有松解粘连组织、维持膝关节力学的平衡,改善局部代谢和血管及神经压迫的作用,因此,针刀对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但是小针刀过度的松解会损伤组织、出血,术后会发生针刀处再次发生粘连、疤痕。所以我们只用小针刀松解一次,避免过度的损伤组织。
   82例患者中早期、中期患者效果颇佳,晚期患者以维持日常功能活动为主,大多数达到显效,极少数疗效较差。对于晚期患者,我的体会是症状改善即可,不要过度治疗。
  正清风痛宁定点注射联合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改善膝关节疼痛、关节功能活动、僵硬程度等有明显的优点,这是中医专科治疗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除了没有毒性副作用、临床使用方便、经济合理性和患者良好的依赖性之外。更适宜在临床推广。
  本院采用正清风痛宁定点注射联合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了满意疗效。该方法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疼痛科对玄武区社区医院帮扶的项目。从2019年8月1日开始至2020年1月31日止,仅仅半年时间我科就治疗了8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取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我谨表示衷心感谢!
 5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骨科学专家委员会.膝骨关节炎阶梯治疗专家共识(2018年版)[J/CD].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13(1):124-130.
【2】国家中医药出版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0-31
【3】万颖颖,刘春香,张俊华,等.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9,25(14):105-109.
【4】万翠红,王积义.正清风痛宁定点注射联合针刀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的疗效[J].江苏医疗,2019,45(07):707-709.
【5】苟凌云,郑红波,冯穗,等.关节腔内注射正清风痛宁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58例.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10(1)∶37~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