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护理在留置PICC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月7期   作者:袁丽芳
[导读] 观察居家护理在留置PICC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袁丽芳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 观察居家护理在留置PICC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我院随机选取60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分为对照组30例和护理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护理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一个月居家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管护能力以及护理后的PICC留置导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护理后,护理组的自我管护能力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留置PICC肿瘤患者中应用居家护理模式,其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自我管护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居家护理;留置PICC肿瘤;应用效果
   
   PICC因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保留时间长、避免反复穿刺、减少药物刺激等的优势,现已被广泛运用于肿瘤化疗中,在医学界被称作肿瘤患者的“生命线”[1]。但在肿瘤化疗期间,患者缺乏正确的导管维护等相关知识,这不利于后续的治疗和康复。而居家护理模式着重发挥了患者所在社区、家庭的功能,由家属在家庭生活中的各方面对患者进行照护,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在本次研究中,主要以留置PICC肿瘤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居家护理模式来进行具体的护理操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将我院2019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PICC肿瘤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23~77岁,平均年龄(48.15±6.15)岁;护理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6.37±6.08)岁。在以上收集到的信息中,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恶性肿瘤的病例诊断,并且定期接受化疗;②所有患者均首次置入PICC;③所有患者均不具有静脉炎、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④所有患者均不具有精神系统障碍或者沟通障碍;⑤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健康教育,即在治疗结束前,由PICC护士发放导管维护手册,指导患者进行导管维护,并对相关的注意事项以及导管维护的必要性做详细告知。护理组患者则在上述传统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再行居家护理模式:①成立居家护理小组:小组成员主要包括护士长、PICC专科护士、导管维护负责人员、社区相关工作人员等,主要进行相关PICC导管知识的介绍,以考核的方式检验导管维护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②培训过程:向患者及其家属以PPT的形式展示相同病例的导管并发症,使其能更好的掌握导管维护相关知识,以及重视居家护理维护,在化疗结束前,对PICC并发症自我观察能力进行评估,分数高于八十分则为及格[2]。③加强病案三级管理:在患者出院后,医院PICC专科护士将患者的病例档案交由社区护士,并对患者的病情以及置管情况进行交接,与社区护士保持密切联系,指导社区护士定期到患者家中进行会诊,以充分了解患者的信息。④家庭探视:患者出院后,由一名PICC维护人员和一名社区护士组成探视小组到患者家中进行探视,并指导患者家属针对患者的病情、换药用药、导管维护等进行日常照护,并将探视记录详细登记于病例档案中。
   1.4观察指标 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自我管护能力以及护理后的PICC留置导管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①自我管护能力分为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分别根据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以及版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进行评分[3],分数越高则表示能力越高;②PICC留置导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由小组成员检查是否出现血栓、静脉炎、导管堵塞、穿刺点渗液等情况。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自我管护能力比较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管护能力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的自我管护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讨论
   PICC意即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4],常用于肿瘤化疗中,但PICC导管维护必须要掌握相关的维护知识,否则容易引起导管留置的相关并发症,例如静脉血栓、穿刺点渗液等。通过居家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留置PICC肿瘤患者的自我管护能力,同时可借助相关的知识培训,提高相关维护知识的掌握能力,使患者能够提高维护依从性;另外,居家护理发挥了社区、家庭的功能,有效控制了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在本次研究中,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对于留置PICC肿瘤患者,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再行居家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自我管护能力,减少导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更好的和谐护患关系,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李祖媚,孙洁群,梁素芳,蔡丽娟,李民,陈桃.居家护理模式对PICC置管患者居家护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8.2(29):171-172.
   [2] 伍晓莹,林志玉,潘烨,潘传迪,杨海霞.居家护理在PICC带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7.8(06):230.
   [3] 崔丽萍,郭玉丽.居家护理在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8.6(07):159-160
   [4] 陈璐,奚兴,Janet Sit,陈湘玉.居家护理模式对出院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9.1(12):99-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