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月7期   作者: 陈小娟 赵静 刘楠 李军丽
[导读] 分析探讨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陈小娟  赵静  刘楠  李军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医院;新疆8332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胸痛中心接诊的14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时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3例。研究组接受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对照组接受胸痛中心常规护理,进而对两组急救时间加以比较。结果:研究组静脉采血时间、静脉通路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门-导管室时间、门-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D-to-B<90min占比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施以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各项急救时间。
关键词: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护理
  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是一种全新的病种质量管理模式,强调对患者进行进行快速转运,快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此缩短急救时间,为患者临床救治和护理赢得时间[1]。本文为了进一步明确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特将我院接诊的14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护理并比较疗效,旨在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临床护理方案制定提供建设性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胸痛中心接诊的14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组患者中男60例,女13例,年龄43-76岁,平均(56.7±6.8)岁;对照组患者中男58例,女15例,年龄45-76岁,平均(55.7±7.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参与临床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由胸痛中心急诊医师接诊,按照医嘱完成心电图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在进一步明确病情后建立静脉通路,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后将患者送至介入中心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组:①急诊科接到急救电话后在5min内出诊,且在出诊过程与患者家属沟通,指导紧急性常规抢救,防止病情恶化;②到达现场后立即将患者转移到急救车上,用1-2min了解患者病情,1min内进行吸氧治疗,2-3min内进行心电监护,并且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进行检测记录。另外,需要在5min内建立静脉通道,如果有必要可以在6-8min内做好术前备皮准备,整个心电图检测工作需要在10min内完成;③入院后立即开展手术治疗,术中护理人员及时执行医嘱和传递术中所需物品;④术后送患者安全返回病房,并做好相关的交接工作,及时对患者行病房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急救时间,包括静脉采血时间、静脉通路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门-导管室时间、门-急诊球囊扩张时间、D-to-B<90min占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的处理统计学软件为SPSS20.0,计量资料用()表示,使用t进行计量资料检验,计数资料使用2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D-to-B<90min占比为67例,占比率为91.78%,对照组D-to-B<90min占比为36例,占比率为49.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1.679,P=0.000<0.05)。研究组静脉采血时间、静脉通路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门-导管室时间、门-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迅速、病情严重及病死率高的特点,早期治疗或介入手术是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手段[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手段,治疗效果显著,但如何提升治疗的时效性,缩短急救流程一直是临床研究探讨的热点。
  胸痛中心是专门为危重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的诊疗系统,随着近年来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研究的深入,建设和完善胸痛中心显得尤为关键,其可以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构建绿色通道,形成标准化和具体化的诊疗流程。临床研究发现,由急诊科、心内科和心血管介入中心等组成的胸痛中心,可以大大规范急诊流程,可缩短门-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的门-导管室时间和门-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D-to-B<90min占比率高于对照组,提示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可以大大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时间。就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效果来看,急诊室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可以立即赶往现场,当接触到患者时可以在1-2min了解病情,并对患者开展心理支持,消除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随后可以立即开展静脉通道建立、术前备皮等工作。待到达医院后可以立即开展胸痛中心治疗,术中护理人员可以及时递交所需要的手术物品,并做好术中各项指标的监测。总的来看,相比于传统护理模式,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可以大大缩短首份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及静脉通路时间,这对于护理效率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而门-急诊球囊扩张时间的缩短更表明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可以大大提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救治效率,在为患者把握黄金治疗时间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3]。
  综上所述,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相关的手术时间,在优化急救流程,提升护理效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燕.胸痛中心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配合[J].心理医生,2019,25(02):250-251.
[2]陆谢娜.规范化胸痛中心的建立及效果评价[J].广西医学,2019,41(12):1568-1571.
[3]孔德霞,徐萍.基于我国胸痛中心运行模式视角下急诊护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循证护理,2019,5(02):9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